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央部門的5170張假發票從哪里來

http://www.CRNTT.com   2010-06-27 08:31:37  


 
新聞鏈接:

審計風暴後必須要有追責風暴

2010年06月26日07:34 長江日報 李瓊 評論員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23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審計工作報告。指出一些部門及所屬單位仍存在違反財經制度規定的問題,包括擠占挪用財政資金和違規發放津貼補貼10.95億元、多申領財政資金或瞞報收入和資產等6.21億元、違規收費及未按規定征繳非稅收入等16.26億元、接受和使用5170張為虛假發票列支金額1.42億元。

  問題依然突出,數額依然巨大,但一年一度的審計工作報告引發的社會關注卻不複以往的熱度。梳理近年來的審計工作報告的報道,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存在的問題沒有扭轉,但社會輿論對問題的關注程度卻在逐年遞減。不僅社會的感受如此,審計工作報告自身也流露出淡化“風暴”的意味和願望,不注重個案介紹而注重對政策執行的評價。據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樣可能不會產生點名批評的轟動效應,但便於閱讀者審視問題,很多違法違規問題根源在於體制機制不完善,審計報告應該更加注重揭示這些問題。

  財政資金本應屬於公共所有,政府部門擠占、挪用、造假列支公共財政資金,也本應屬於最根本的公共問題而非政府內部問題。著重從體制機制上去解決問題當然是十分良好的願望,但目前這種趨勢的危險之處在於,問題年年重複,而後續的處理和追責卻悄無聲息,必然使這樣的公共問題因為公衆的疲憊和失望而歸於平常,從而越來越遠離社會關注的興奮點,越來越多的轉變為政府部門的內部問題,局限於“發現—曝光—整改—追繳”的內部解決程序。

  審計署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從根本上說,審計活動屬於政府內部的自查自糾行為,但是問題在被發現以後卻不能脫離社會監督。在審計報告中,我們看到擠占、挪用財政資金、瞞報收入資產、違規收費、虛假列支均被歸結為違反財經制度問題。很明顯,上十億的公共財政流被不合理的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所侵占,不僅是一個財經制度問題,更是一個行政違法問題。只將其看作內部操作制度違規而不追究這一行為的相關行政或法律責任,既顯得定性過輕,也違背了公共財政的本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