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消除通脹預期更大希望在制度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0-06-27 08:06:59  


  中評社北京6月27日訊/自去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提出“管理通脹預期”以來,這一提法不僅為去年第四季度央行的貨幣政策定了調,並且延續至今,成為今年上半年乃至全年的目標和基調。上周央行發布2009年年報,再次強調將採取多種措施“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

  上海證券報發表宏觀經濟分析師劉濤文章表示,什麼是“管理通脹預期”呢?對此,似乎很難給出確切定義。可以肯定的只是,“通脹預期”絕非宏觀經濟學和貨幣理論領域的新鮮概念。從著名的費雪效應開始,人們便意識到了預期對於通脹形成和推動名義利率上升的作用。此外,就對預期本身的認識而言,從早期的靜態預期到外推預期、適應性預期,再到穆思和盧卡斯革命性的理性預期,也讓各國貨幣政策當局對於預期的理解層層深入。

  不可否認,一些發達國家的央行,如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等,或多或少也都會採取某些“管理”通脹預期的做法,如歐洲央行行長會經常向公眾闡述當前經濟形勢,並評估物價穩定狀況;而美聯儲也會定期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的內容,或者在國會為其貨幣政策進行辯護。但總的說來,其出發點還是為了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並不刻意地去“管理通脹預期”。

  文章稱,當今多數發達國家央行之所以不那麼強調“管理通脹預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或者實行嚴格通脹目標制,或實行隱性通脹目標制,這本身就足以讓公眾相信:當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目標發生衝突時,央行永遠會將物價穩定目標放在最優先地位;同時,像美國還通過推出通脹保值債券(TIPS)等金融產品,以切切實實打消公眾對於通脹將侵蝕個人財富的擔心。

  而在中國,“管理通脹預期”實際上被賦予了雙重含義:首先,其強調的重點在於,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都不會有通脹,最多是“通脹預期”而已;其次,才是如何管理預期,避免預期加速通脹的到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