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南高雄 凸現合併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0-08-18 11:09:09  


 
  其次是縣市政府公務員士氣低落。由於縣市組織合併方向不明,影響許多縣市政府公務人員的工作態度與士氣。已有縣市公務人員告訴筆者,他們很擔心一不小心就被調往偏遠地區;相對的,也有偏遠地區公務人員擔心被調離家鄉前往“市區”服務。甚至多位公務人員趕在縣市合併前退休。問題在於,有意願投入選戰的地方首長,可能忙於選舉,無暇顧及縣市合併業務與人事遷調的困境;無意願投入選戰的首長,則可能因缺乏工作熱忱或誘因,導致縣(市)政重大議題關心度降低。

  第三則是縣(市)政重大議題關心度低。如果縣市政府公務人員在整併過程中,內心存在不安,如何期待他們能關心縣(市)政發展?合理的說法是,許多縣市政重大議題,需有來自首長、基層公務人員與民眾之工作承諾與全力投入。對於重大市政議題,地方政府通常扮演引導角色。但在前述因素影響下,導致公務員缺乏工作承諾,就可能造成推動縣市政的熱忱不足,不利公共事務的推展。

  合理的推論是,如果縣市組織合併要等“直轄市長”出爐才可以開始,無異讓新任首長有更多政治可以介入的空間,對未來“直轄市”發展不一定有利。事實上,縣市合併有其誘因,而這誘因的背後,也多有著美好的願景。但若未重視短期的執行困境,或沒有來自外界公開透明的監督,則可能和原來的理想背道而馳。目前縣市組織合併存在許多盲點,中央認為這是地方自治的範圍,但地方政府宥於年底縣市長大選,擔心碰觸組織合併的敏感政治神經,所以也不敢有太大的動作。

  如果無法打破目前的政治僵局,將縣市(業務與人事)合併變成公共議題,讓市民有更多參與機會,未來市政發展可能發生嚴重問題。因此,若能現在就建立縣市合併公開透明的機制,可降低現在與未來不當政治介入空間。筆者認為,現在進行縣市合併的時機大好,雖然縣市長尚未產生,可先談合併原則,並建立相關政策利害關係人公共參與的空間或機制,提供市(縣)政府公務人員之參與和溝通平台,如此才有助未來“直轄市”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