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特區施政為何不能得民心?

http://www.CRNTT.com   2010-08-20 09:52:23  


 
  回答這一問題,需要至少深入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一、2007至2008年施政報告的標題是《香港新方向》,然而,該報告是否真正為香港指引了“新方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向知識經濟轉型,需要興建新的基礎設施,十大工程是必要的。但是,僅僅大興土木不足以實現向知識經濟轉型。 

未能融入粵經濟區 

  金融業屬於知識型行業,大力拓展人民幣業務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的題中應有之義。但是,沒有同時完善和提升香港本地產業結構,拓展其他新經濟增長點,同時,沒有堅定而大力促進香港經濟與國家主體經濟一體化,尤其加快香港融入珠江三角洲經濟區,那麼,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的步伐不可能快。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編制的《香港──知識型經濟統計透視》(2009年版),知識型行業增加值佔當時香港以要素成本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2007年是26.7%,與1998年的18.2%相比,固然增加了逾8個百分點,但是,與50%這一衡量一個經濟體是否進入知識經濟行列的“門檻”相比,仍有近25個百分點的距離。 

  由於統計報告滯後,尚不知2007年至今香港的知識型行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是否或者有何進步。然而,約一年前,特區政府提出大力推動六大優勢產業(按:最新更正為“六項機遇產業”),至今尚無實質進展則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一再證明:不改變上世紀70年代形成的“積極不干預主義”,香港本地產業結構的完善和升級就不可能取得實質性突破;不放棄“大香港主義”,妥善處理香港與國家的經濟政治關係,香港經濟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就會遭遇“瓶頸”。 

  回歸祖國後香港新方向是什麼,對許多人來說,依然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