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IMF年會釋出什麼信息?

http://www.CRNTT.com   2010-10-14 09:00:55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訊/雖然美國此前一直意欲將人民幣匯率問題國際化,以期借助歐美、日本,甚至巴西、俄羅斯等國家的力量孤立中國。但這一努力近期卻遭遇了較大失敗。媒體披露:在10月9日舉行的國際貨幣經濟組織年度大會上,世界各國財長未能就如何控制貨幣爭端升級的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也即用人民幣升值而對中國施壓的提議將被推遲再議。

  與此同時,在此次年度大會還釋出了其他重要信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提高對全球系統穩定性的關注,而中國則被納入5個具有系統穩定重要性的經濟體,其他系統重要性經濟體包括美國、英國、歐元區和日本。從經濟總量上來看,中國已位居世界第二,系統重要性國家的位置可以說當之無愧;從經濟結構上來看,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工業製造中心、全球中低端製造產業集中地,如果中國經濟受到較大衝擊,那麼整個世界製造產業鏈將會在短期內中斷,世界經濟從次貸危機中復甦將會面臨極大的威脅。

  上海證券報發表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研究員陸志明文章稱,美國此前曾希望將歐盟、日本以及其他主要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拉入到對華匯率制裁的陣營之中,以期將一國局部經濟利益提升到全球經濟平衡的道德制高點。但事與願違,除了歐盟、日本極為“低調”的形式上的抗議,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甚至公開指責正是美聯儲極低的利率和不斷貶值的美元政策導致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本幣升值動能不斷集聚,從而導致世界範圍內的競爭性貶值壓力。

  文章分析,除了轉移本國就業、選舉等經濟政治輿論壓力以外,美國在聯合制裁人民幣問題上“失道寡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建立在純自身經濟利益基礎之上的道德大廈難免垮塌。按照此前美國在次貸危機治理過程中的表現,機會主義和實用主義占據主流,道德因素難見蹤影。為了維護本國的金融霸權地位,美國在治理次貸危機直接製造者——大型信用評級機構時採取了包庇縱容的懷柔政策;而在近期美元幣值政策上更是採取了“以鄰為壑”的貶值策略,在削減本國債務的同時,提升出口競爭力,並將熱錢壓力轉移至其他國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