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記者造假:小惡批之,大惡無視?

http://www.CRNTT.com   2010-12-20 10:09:28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訊/新華社黑龍江分社13日決定,停止記者顔秉光採訪報道工作,調離記者崗位。原因是她有部分稿件把家人作為採訪對象,違反有關規定。其實這些新聞稿件的內容多是些買年貨、天氣情況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倒是她曾經在公共問題上捏造事實、偽造輿論的影響更加惡劣。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對顯赫媒體記者的中立性的關注。

  ※新聞記者不專業就是不道德

  新聞行業也有不專業的潛規則傳統

  每個行業都有些小秘密。有些新聞除了署記者的名字,還署有“通訊員”三個字,幹這行的眼皮一耷拉就過去了。這種新聞的真實性無從考究,因為內容沒有經過記者核實,一般是各單位的通訊員寫的,記者略微改動一下,署上自己的名字,就上版了。通訊員的目的是在報紙上宣傳本單位的成績,記者的目的是完成工作量,各取所需,合起夥來蒙讀者。

  記者本職是追求真相,不專業就是對讀者不負責

  這種情況現在少了很多。因為刊發未經證實的消息,把別人的工作據為己有,這兩件事都上不了台面,有點尊嚴的記者現在都不願意這麼做。人類的自尊心是很怪的東西,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服穿,但可以提升一個行業的道德水平。在其他行業裡,道德水平和專業程度不能劃等號——華爾街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對媒體這個行業來說,提升道德水平的唯一途徑就是變得專業。記者的職責是追求真相和恰如其分的表述,他的專業水平越高,成為好人的幾率就越大。專業水平是我們用來衡量人的常見標準。

  ※顔秉光造假事小,所在媒體推波助瀾事大

  記者的專業水準容易被媒體身份掩蓋

  對從業人員進行分類,媒體自然也不例外。記者可以根據專業水準簡單分為靠譜和不靠譜,但中國的媒體卻有個雙軌制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是,人可以根據能力和水平分類,也可以根據身份來分類。記者的身份取決於他所供職的機構。新華社記者是一種身份,都市報的記者是另一種身份。這種分類和記者的專業能力無關,只是體現了機構掌握社會資源的多少,以及管理機構對這個行業的態度和需求。

  顔秉光假新聞流出暴露所在媒體缺乏專業水準

  據網友統計,顔秉光以自己的家庭成員為消息源的報道有有十幾篇,更荒唐的是,她自己也經常化名出現在自己的報道裡。我溜了一眼,這些報道的內容涉及買年貨、天氣狀況、看病及到銀行辦事等等,大多雞毛蒜皮,新聞價值很低,行文以空話套話為主。這種新聞能夠堂而皇之地出爐,說明顔秉光供職的機構執行的職業標準比較低。這不僅表現在新華社黑龍江分社對記者報道的事實缺乏必要的審查,也表現在新聞選材和寫作缺乏起碼的專業水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