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新一輪全球增長創造良好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11-02-21 09:04:40  


為了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各國需要攜起手來。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全球經濟復甦之際,通貨膨脹成為一個新的風險。率先走出衰退的新興經濟體已出現不斷攀升的通脹風險,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歐盟國家也開始感受到這種壓力,美國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已然顯露,唯獨日本經濟還在期盼走出通貨緊縮的泥潭。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長李向陽文章認為,此輪通脹其實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危機階段,各國政府都實施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刺激政策:擴大財政赤字、降低利率、救助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私人消費需求等。從避免危機深化與蔓延的角度來看,實施這些政策毫無疑問是必要的。但迄今為止,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刺激政策還未完全退出。通過上述刺激經濟政策途徑,政府注入了巨額的流動性,但供給缺乏彈性的大宗商品卻成為資本炒作的首要目標。經濟復甦越快的經濟體,通脹風險可能來得越早。

  通貨膨脹已成為阻礙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一種威脅,全球大國有必要合作遏制通脹風險。但問題在於,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存在很大差異:一些新興經濟體已經出現經濟過熱,而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復甦進程還較為緩慢。新興經濟體已經開始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主要發達國家的短期利率仍然維持在低位,削減財政赤字又面臨著國內政治的壓力,舉步維艱。

  文章表示,這些因素都可能對新興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帶來壓力:經濟緊縮政策進展過慢,有可能使國內通脹失控。經濟緊縮政策進展過快則可能傷害經濟復甦;降低利率會拉大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利差,鼓勵熱錢流入,刺激國內通貨膨脹。一旦未來發達國家經濟復甦進程確立,熱錢流出的風險也同樣可能會損害新興經濟體的健康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