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夏斌:力推金融改革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11-03-17 08:57:35  


 
  “高杠杆”產品應謹慎引進

  文章指出,世界上多個國家金融改革開放的教訓證明,在轉軌時期,由於金融開放的節奏、次序把握不好或者政策部署銜接配合不好,在引進一項新的金融產品或金融技術時,往往導致貨幣失控和宏觀經濟失衡。

  這其實並非新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技術本身有問題,而是由於政府對轉軌、漸進改革複雜性估計不足,政策銜接配合不夠嫻熟所致。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更是引人深思:即使在一個市場經濟高度成熟的國度內,宏觀調控技術嫻熟,然而由於放縱了大量“高杠杆”產品,同樣惹成了大禍。

  這不是一概反對引進“高杠杆”產品和各種金融衍生產品,而是應該強調引進的目的、引進的時機,強調引進時國內是否存在相應的環境與土壤。

  特別是當一國貨幣調控還主要依賴信貸行政規模控制時,因其他原因所致,貨幣與信貸又正處於失控局面時,此時如急於大量引進銀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無疑是對貨幣調控“火上澆油”。

  金融轉軌應動態協調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總體上仍然是一個不完全的市場經濟,是帶有轉軌、漸進的經濟特征。

  轉軌、漸進帶來的矛盾性和複雜性決定了一項新的市場化政策措施的推行,有時單獨來看、從大方向上看,都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是由於在複雜的經濟體系中,有的領域改革快一些,有的領域改革慢一些,不同領域的市場化措施與非市場化措施,在行政推動下融合,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宏觀經濟總量的失衡。

  另外,同樣是推行一項充分體現市場化的金融改革措施,但由於整個金融市場結構或者金融體系自身的不盡合理,而非其他經濟領域存在問題,同樣會對宏觀經濟穩定帶來不利的後果。因此,金融改革開放中,講究節奏、次序的合理和政策部署的銜接配合,是轉軌經濟的必然。

  計劃與市場是兩種並行不悖、難得兼容的機制,各有其不同的控制手段、反饋系統和內在制約力。改革必然會引起對原先計劃運行機制的幹擾,同時會使新生的市場機制“失真”。

  當然這本身不存在是與非的界定。只要宏觀決策者清醒地認識這一點,認真研究其“咬合點”和“摩擦點”,就可以做到既不影響經濟的發展,又推動了改革,在改革中發展經濟。

  在今後十年的戰略過渡期內,要把握好金融改革開放中合理的節奏、次序和政策部署的銜接配合,重點要突出關注新歷史階段金融開放中三大核心內容之間的動態協調,以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