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啟動中國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11-03-29 10:50:58  


“未富先老”困擾中國。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訊/正在人們關註於“劉易斯拐點”是否加快到來的同時,另一個與人口結構變化相關的“老齡化赤字”問題正在迫近。證券時報網發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的文章稱,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未富先老”的發展中大國,仿效西方的養老保障制度並不現實。盡早建立中國式多層次養老保障制度,已經刻不容緩。

  中國面對“未富先老”現實

  文章表示,老齡化被看作是與“人口紅利”相對的“人口負債”,確實會給經濟增長帶來許多挑戰和沖擊。老齡人口數量的增加,將導致用於養老的資源總量的增加,如需增加有關養老的財政支出、提高企業養老金的支付水平和配置更多與養老有關的公共設施等。這些都意味著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經濟資源配置格局的改變。同時,勞動力嚴重短缺也將帶來經濟總產出下降,儲蓄率下降,導致投資減少等等。

  中國老齡化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老齡化社會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齡人口規模大、未富先老等特點。一般而言,發達國家是在實現了經濟起飛和工業化完成之後,才進入老齡化社會,這時西方國家已開始由生存型社會進入發展型社會的新階段,發展的目標開始逐步聚焦於人的自身發展;而中國是在低收入水平下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未富先老”已成為嚴峻的現實。

  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是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的選擇,歷來是社會養老保障模式關註的焦點。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建立了福利國家制度,並開始推行從出生補貼到喪葬費的一攬子福利計劃,福利國家開始在歐洲風靡起來。在這種國家保障的模式下,政府承擔了公民各種社會保障(醫療、教育、養老、救濟、失業)的資金來源與待遇支付職能,但是我們能否完全照搬西方完全福利化的國家保障養老模式?

  西方養老模式難以仿效

  文章稱,西方一些國家的養老保障方式,與之相伴的就是政府長期承諾的迅速擴大,這些承諾的最終承擔者仍然是國家財政的巨額赤字。政府對社會基本養老的承諾具有制度剛性,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養老保障覆蓋面擴大,對財政的潛在壓力將逐步顯現。特別是金融危機後,長期財政償付能力使一些發達國家的養老保障更加不堪重負。

  據IMF統計,從2007年至2014年,20國集團(G20)中工業化國家的平均國債負債率(國債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將上升至近25%。但到2050年,這場危機的成本最多只會有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財政成本的5%。據統計,法國退休金赤字在2010年將達323億歐元,2018年將達423億歐元。沈重的債務負擔正在吞噬著政府的財政資源。歐洲、日本甚至是美國現在都面臨著養老金不足和財力虧空的問題,這是籠罩在發達國家上空的一塊債務陰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