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台灣地域文化高度關聯政治 應高度重視

http://www.CRNTT.com   2011-03-30 00:23:27  


文化是決定“認同”的重要因素
  中評社香港3月30日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朱雙一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三月號發表專文《對於台灣文化問題的看法與認識》。作者提出“台灣文化作為中華文化之地方形態或族群形態之一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台灣少數民族文化在台灣傳衍、吸納、演變、融合的產物,它具有民間性、草根性等特點,但這絕非低下、粗俗的同義詞,反倒是其較強生命力的來源。”“應克服以往只重視“中心”、“上層”、“菁英”文化而輕忽“邊緣”、“民間”、“草根”文化的偏向,把握“大傳統”與“小傳統”的辯證關係,給予台灣民眾朝夕相處、浸漬其中的地域文化以足夠的重視,如此才能獲得廣大台灣民眾的認同。”文章內容如下:

  “文化”與“政治”緊密相關應予高度重視

  “文化”的含義很寬廣,它泛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諸方面。具體說,文化常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其中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堪稱某一民族、某一國家文化之核心。

  實際上,我們常將社會生活劃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大領域或部門;“經濟”主要屬於物質生產層面,“政治”和“文化”則是既有明顯區別,其實聯繫非常緊密的兩個領域。在台灣的現實政治中,“認同”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因為“認同”直接決定了將投票給誰。“認同”當然與現實利益有關,但“利益”絕非惟一的誘因,“文化”也許是決定“認同”取向(亦即選票流向)的更重要的因素。這可以舉個具體的例子:幾年前,由於陳水扁當局政策上的問題等原因,不少台灣南部農民陷入生活困境中,大陸方面釋放善意給予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到了選舉時,不少南部農民仍表示:“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這一現象從政治上、經濟上都無法解釋,而要從文化上才能找出其根本原因。一般而言,藍營人士較多是中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比較理性,選舉時會權衡選擇;而綠營則較多社會下層、弱勢的群體,如台灣南部農民(亦即閩南人)大多生性忠厚老實,他們講的是“博感情”和“義氣”。他們表示既然曾經“挺”過陳水扁,就要一挺到底,不願變來變去。另外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則是他們的歷史記憶、現實遭遇等種種原因所形成的“認同”所致。而所謂“歷史”,未必是他們所親歷,更可能只是他們所聽說的“故事”而已(包括眾多地下電台瞎編胡扯的“故事”),而這就更屬於“文化”的範疇了。也就是說,我們要瞭解台灣民情民意、民眾心態,要解釋一些似乎難以理解的政治現象,恐怕非從“文化”入手不可;要做台灣人民的工作,爭取台灣民心,則一定不能忽略了“文化”方面的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