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合作抗災的主要障礙

http://www.CRNTT.com   2011-04-11 15:34:57  


 
  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意外。兩岸之間經過多年的敵對,從先前的“漢賊不兩立”,到後來的統獨之爭,政治對立一直尖銳。雖然大陸屬意的國民黨於2008年5月重新執政,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岸之間從此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台灣不同陣營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嚴重缺乏共識,兩岸之間的政治軍事互信既不充分也不穩定,是兩岸關係始終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構成兩岸在抗災領域進行有效合作的主要障礙。

  先說台灣共識的缺乏。以民進黨為代表的獨派勢力,總是擔心兩岸走得太近,擔心台灣對大陸依賴過高,從而喪失台灣的“主權”或主體性。執政的國民黨則傾向於就事論事,如果兩岸通過防災救災方面的合作,及時有效地降低民眾的痛苦,有何不可?

合作抗災涉及政軍互信

  但國民黨對兩岸合作的支持並非全心全意,而是有所保留。作為選舉政治體制下的一個執政黨,它一方面要顧及獨派勢力的反對,另一方面它也確實有“主權”與安全方面的顧慮,只是這種顧慮並沒有達到像民進黨那樣草木皆兵、歇斯底里的程度。這就涉及到兩岸之間的政治與軍事互信問題。

  比如,大陸擁有世界一流的氣象衛星監測系統,台灣當局會不會允許大陸方面更好地掌握台灣的氣象、地形、水文等方面的資料,以便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參與台灣災害預報工作?或者,如果台灣方面想發展自己的氣象監測和預警系統,大陸方面是否願意提供技術上的支援?毫無疑問,這種系統具有軍民兩用性質,因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兩岸關係的現狀遠未達到在這方面互通互聯、相互借用的程度。

  再比如,現在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救災主力多為軍事力量,專業救援組織根本無法單獨應對類似汶川大地震、莫拉克風災、以及此次日本的多重巨災。兩岸之間要進行實質性的抗災合作,就要面臨如下問題:雙方(尤其是台灣方面)是否願意對方的軍事人員和設施參與己方的救災行動?從台灣方面在莫拉克風災期間舍近求遠,歡迎美國直升機而拒絕大陸直升機一事,我們無法感到樂觀。

  因此,未來兩岸合作抗災能否取得實質進展,既取決於台灣不同政治勢力之間能否達成足夠共識,也取決於兩岸在政治軍事互信方面能否取得實質突破。在全球變暖不可阻遏、極端天氣頻頻發作的嚴峻形勢下,如果兩岸當局和政治精英能夠打開心結,建立互信,攜手抗災,則兩岸人民幸甚,中華民族幸甚!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