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一遊各表”看台灣對個人遊的兩種期待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8:33:58  


 
  實際上,“個人遊”的真正效應正是在對台灣經濟的促助方面。這幾天筆者接觸到台北市的一些計程車(的士)司機和夜市經營者,他們都十分憧憬“個人遊”的到來,並坦言每天只有五百人的限額太少,因為每天在台北市街頭營運的的士就有三萬多輛,五百名陸客的生意真是僧多粥少。最好是每天有上萬人來,每年也只不過是三百六十五萬人,與台灣到大陸旅遊的人數打過平手。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遊”的最大受惠者--的士司機、夜市經營者及小商店的雇主僱員等,都是城市里最底層的人士,長期以來是民進黨的支持者。當他們在“個人遊”中得到實惠,就很容易與陳水扁執政八年期間他們的生意就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情況相對比,從而使到他們的投票對象可能會發生變化。正因為如此,蔡英文和民進黨的一些參選人士,都在觀望並擔心“個人遊”的效應是否會在選舉期間發酵,並評估將會對其選情所造成的衝擊效應。

  實際上,如果說,過去大陸方面對台灣人民的“送禮”,包括水果登陸免稅,所讓的“利”都被利益集團或中盤商所拿走,基層民眾分享不到好處,因而形成普遍的“復甦無感”的話,那麼,“個人遊”就將會使到基層群眾分享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因此,“復甦無感”效應將會很快得到消除。倘經過試點取得經驗,在今年底擴大開放更多省市參與,就必能在大選投票之前,營造有利於真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黨及其參選人的選情氛圍。

  (作者:富權 發自台北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2011年6月24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