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第二次寧靜革命論確予人自我膨脹之感

http://www.CRNTT.com   2011-08-19 08:34:26  


 
  實際上,所謂“寧靜革命”,按《現代用語導讀》的《政治/外交/法律卷》詮釋,此詞的原始意義,出自二十世紀初期的意大利共產黨創始人葛蘭西,意指統治階級為了鞏固政權的穩定,削弱人民因政治改革停滯而起的革命能量,往往會策略性的進行不損其統治基礎的體制內改革。經過半個世紀,“寧靜革命”一詞卻有了新的解釋,用以指涉部分開發中國家正在進行過去所沒有的社會改造運動,且以和平方式進行而未引起流血革命,引起國際政治觀察家的注意。

  一九九三年九月間,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在美國波士頓的一場公開演說中,即以“寧靜革命”一詞形容台灣近年的政治民主化改革成績。一九九四年五月間,台灣“新聞局”以《寧靜革命》為書名,出版一本評述台灣的“憲政改革”成效的專書,包括資深“中央”民代退職的“國會”生態改造、一機關二階段的“憲法”十八項條文增修工程、開放“總統”直接民選的落實“主權在民”,但對國民黨內主流派與非主流派之間頻起流派爭鬥的“不寧靜雜音”,書中則未引入。一九九四年八月,李登輝首開先例接見夙被視為異議團體、“台獨”色彩濃厚的“世界台灣人同鄉會”代表時,即以《寧靜革命》一書贈以“世台會”成員,顯示李登輝對其主政期間所推動的“憲改”成績相當滿意且自信。

  出版《寧靜革命》一書,是時任“新聞局長”的胡志強的政治資本。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日,胡志強曾以親筆題簽贈送筆者一本《寧靜革命》的精裝本。胡志強在該書的“序”中寫道,這幾年來,台灣地區在政治、社會、文化及傳播方面的重大變革與進步,意義更為不凡;其中若干發展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之首創,而被視為“歷史的開端”。這些變革與進步,也許是因為沒有以流血為代價,也未帶來劇烈的社會動亂,所以在國際上,反而沒有引起廣泛的報導與高度的重視。雖然邱吉爾曾說過,巨大的改變,鮮有不經過流血、流汗和流淚而達成,可是在台灣地區所完成的重大變革,卻能在沉靜、理性,並且和平的過程中完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