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7-23陰影下的動車司機

http://www.CRNTT.com   2011-08-24 11:01:50  


 
  事發第二天,一篇署名南昌鐵路局黨委宣傳部的文章寫道:“在千鈞一發之際,值乘D301次動車組的福州機務段動車司機潘一恒及時果斷採取緊急制動措施,並堅守崗位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緊握的閘把穿透了他的胸膛,獻出了他年僅三十八歲的生命。”

  戰友

  官方的表態已經給予潘一恒極大的肯定,但截至本文發稿時,鐵路部門與潘一恒家屬關於評定潘為烈士、為親屬安排工作等問題仍未達成一致。在距事故地點僅一公里的一家幽暗陳舊的賓館裡,潘家20多名家屬籠罩在傷痛、絕望和不知所措中。

  潘一恒的死訊讓這個傳統的農村家族陷入絕望。無論怎樣強調潘一恒對這個家庭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妻子黃海玲在家照顧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失地多年的父母,將後半生的全部指望寄托在兒子潘一恒身上。

  1989年,農家少年潘一恒初三畢業在即,班主任建議他報考中專,這樣可以早出來工作,減輕你家裡的負擔。潘一恒順利被廣州鐵路機械學校錄取,村中四鄰震動。這意味著,他將在四年後進入鐵道系統,成為“公家的人”。

  在親戚的幫襯下,潘一恒順利完成四年學業。當年的班主任蔡勤生回憶,“潘一恒是福建農村過來的孩子。他十分老實、穩重,不張揚,是個內秀型的學生,內斂和低調,不善於表達自己。”

  但十幾年後,潘一恒在同事眼中的形象卻完全顛覆了這個結論,整天樂呵呵的。

  1993年,潘一恒畢業回到原籍,在福州機務段從蒸汽機車司機幹起,一路進階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直至動車司機。

  “他跟我們不一樣,”袁天成說,“他不抽煙不喝酒,喝一口酒臉就紅,也極少打牌。”在鐵路系統裡,潘一恒的好人緣全憑一副古道熱腸。在福州動車所職工公寓,他有時下班休息,還會幫服務員一起打掃。

  但是大家仍然樂於跟這個“永遠笑嘻嘻的”年輕人聚在一起。他打招呼的方式是“哇,又見到你了!”或者“哎呀,好久沒見你啊”。不需要酒精,不需要麻將,樂天派潘一恒以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在同齡人裡找到了共鳴。

  在福州機務段,與潘一恒有類似成長經歷的動車司機不在少數:他們舉止斯文,身上沒有老火車司機的“痞氣”;與都市白領相比,他們多了幾分工友間的那種豪爽和仗義。“我們就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袁天成喜歡拍拍同事的肩膀,眼睛裡閃著光芒。

  他們求知欲強,會為一個技術問題認真地辯到面紅耳赤。他們一樣對7.23事故感到不可思議,甚至他們的驚訝比我們更多。在動車“跨越式發展”的年代,他們駕馭著“最先進的技術”,卻不得不受命於脆弱的管理。

  司機們一般很少跟家人談工作,他們不想讓家人擔心。事實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份收入穩定、衣著體面的工作並不需要家人太多的擔憂。按照龐勇的說法,“那就跟逛超市一樣,遛一圈就回來了。”

  但7.23之後,許多家在外地的司機家屬們紛紛趕到福州,他們憂心忡忡地告誡親人:每天上下班都要打個電話報平安,你不知道我們有多擔心你。“在以前簡直不可想象!”龐勇感嘆,縱使動車司機的心理素質再過硬,那些多出來的掛念,也只會讓原本就低落的心情又添了份忐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