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黃曲黴毒素如何進入牛奶

http://www.CRNTT.com   2011-12-27 13:35:53  


 
  亞洲人近一半肝癌由黃曲黴毒素引起,乙肝攜帶者受害幾率是普通人60倍 

  在黃曲黴毒素影響下,人體多種組織都可能癌變,但以肝癌為主。在非洲和亞洲國家中, 黃曲黴毒素對原發性肝癌的歸因危險度接近50%。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吸煙者等, 當黃曲黴毒素進入體內時可發生協同作用, 使發生原發性肝癌傾向明顯增高。乙肝病毒攜帶者接觸黃曲黴毒素後, 引發肝癌的幾率是一般人的60倍,而我國正是乙肝的重災區。
 
  黃曲黴毒素廣泛存在,無法杜絕,採用轉基因技術防治是方向 

  無論是農作物還是加工食品,無論是生長環節還是存儲環節,都容易受到黃曲黴菌等真菌的感染。在潮濕和高溫環境下這類真菌生長更快。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世界穀物供應25%受真菌毒素污染而不能食用。

  黃曲黴毒素一旦產生便很難消除,因為它對光、熱和酸都比較穩定,熔點(裂解溫度)在299℃。牛奶常見的三種消毒方法都對它無可奈何——巴氏消毒法,在63℃保持30分鐘;高溫快速(HTST)的巴氏消毒,在72℃保持15秒;超高溫(UHT)滅菌,在135℃保持1-2秒鐘。

  由於黃曲黴毒素易產生、難消除,使得要完全對其杜絕是不可能的,只能限制數量。各國對飼料和食物的黃曲黴毒素含量都有限制標準。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穀物中黃曲黴毒素B1的含量不得超過20μg/kg,否則禁止投放市場。

  但是轉基因技術的興起為防治這類真菌打開了一扇門。通過轉基因技術,讓農作物產生可以殺死這類真菌的蛋白質,即可在源頭上防止黃曲黴毒素的產生。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這樣的技術,但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很多人談轉基因色變,卻不知道轉基因才是人類安全的福音。
 
牛奶中黃曲黴毒素超標,問題出在飼料 
 
  懷疑飼料,是由檢測出的黃曲黴毒素種類決定的

  既然在食品加工和存儲過程中都可能感染黃曲黴等真菌,為何檢測出黃曲黴毒素卻首先要懷疑飼料有問題呢?

  前面提到,目前發現黃曲黴毒素有20多個種類,其中B1是最常見的種類,由黃曲黴等真菌直接代謝產生。B1隨著飼料進入牛體內後,會被轉換為M1——另一種黃曲黴毒素。M1比B1毒性小一些,但基本機理一致。一部分M1會進入乳液和尿液,奶牛通過飼料途徑食入的黃曲黴毒素B1,約有1.35%以M1的形式進入乳中。

  既然檢測出是M1超標,那麼說明毒素是在牛體內形成的,根源在飼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