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越南何以後來居上?

http://www.CRNTT.com   2012-02-11 10:00:36  


 
  越南改革,何以後發先至?

  領袖“早死”國家之幸

  打破舊世界與建設新世界,是兩種不同的能力。

  在革命國家,由於革命領袖的巨大貢獻,由此享有崇高的威望,由此從革命領袖,晉升為和平時代的全民領袖。

  但是,由於領袖的威望由革命派生,由此,繼續革命乃至終生革命,無法完成自身角色換轉的革命領袖,比比皆是,亦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一直到傳統革命領袖自然老去,第二代領袖才有力量啟動國家現代化的計劃,這種案例,在很多革命國家屢見不鮮。

  但是,越南是一個幸運的國家。

  其革命領袖與建設領袖,完成了順利的過渡。

  在越南,胡志明是無可爭議的革命領袖,其數十年的革命生涯,為越南全國所折服,為全國唯一具有最高權威的全民領袖。

  而在1969年,胡志明即去世,在其去世之前,已經領導越南完成了獨立,並且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勝利,唯有抗擊美國、統一南北越南之重任完成到一半。

  此時,無論誰繼任,都只是完成越南現代化歷程的六分之一事業,遠遠無法與胡志明相比,由此,胡志明故後,越南已經沒有絕對權威,強勢如黎笋,亦無法制衡黨內各種勢力,為越南政治的多樣性,預留了巨大的戰略空間。

  胡志明之後的繼任者黎笋奉行親蘇反華的政策,在國內推行極端政策,並且啟動中越戰爭。儘管如此,黎笋當政十年間,中間派和改革派,均存留相當的實力,並未如其它國家一樣,被殘酷清洗一空。

  黎笋1986年去世後,繼任的溫和派長征,即利用其體制內程序,解放了被稱為“越南的鄧小平”的改革派領袖阮文靈,正是阮文靈的上台,促成了越南全面走上“革新開放”之路。

  革命領袖早逝,造成的派系與力量平衡,使越南的改革力量生生不息,生存空間巨大。阮文靈雖然因為改革觸動官僚階層利益而下台,但是,掌管意識形態的所謂“北方派”卻始終沒有完成一派獨大,越南國內亦從來無大規模的政治清洗和殘酷內鬥。

  自胡志明始,越南總共經歷過8位總書記,其中,黎笋和農德孟當政十年以上,其它人都是5年左右,代際更替多,新老元老健在者多,越南由此形成了更多的互相制衡的勢力。

  在九大以後,越南更是形成了三駕馬車的格局,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總理形成分權模式。而在人員構成上,越南形成了南方與北方派系,技術派與意識形態派系的平衡。

  缺少強勢領袖,使越南幸運地加速開啟了現代化歷程,整個國家和社會,逐步走向開放、博大與恢弘的氣度。

  1986年,越共“六大”提出了“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初級階段”理論,主張容納多種所有制;1991年“七大”提出將馬克思主義本國化、時代化的“胡志明思想”;2006年“十大”修改黨章,明確提出“兩個先鋒隊”概念,即越共“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勞動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鋒隊”。同時,連總書記竟然都進行了差額競選。

  越南的改革,由此風潮千里。

  領袖不幸國家幸,領袖強勢國家災,這種領袖悖論,在後發獨立國家中普遍存在。

  革命領袖的權威,如果不能及早馬放南山,則權力的劍刃,必然傷及民族國家。鼓丘吉爾雖領導英國人贏得二戰,戴高樂帶領法國人獲得新生,但是他們卻平靜接受自己被民眾趕下台。讓領袖完成英雄自我消亡,而非縱容領袖以權力的劍刃戕害國家。這樣的民族,方富有理性和血性。

  領袖的早死,無意中去掉了越南的歷史包袱,使其輕裝上陣,升龍在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