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吳體制端出兩岸政治對話路線圖

http://www.CRNTT.com   2012-04-03 09:35:24  


 
  相信,馬吳體制之所以敢於那麼直接地向大陸方面提出“國際活動空間”的訴求。是受到了國台辦發言人楊毅獲高層授權所說的“在一個中國前提下,甚麼議題都可以討論”的鼓舞。也正因為如此,吳敦義昨日在與台灣媒體會晤時,就提出了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三條件”說:一是兩岸彼此需累積足夠的誠意與善意;二是台灣內部一定要形成更強、更一致、更高的共識,如果這部分無法達到,那兩岸對談時,一定不會順暢;三是以上兩個要件接近成熟時,仍要得到民意的支持。吳敦義還進一步解釋說,前面兩個條件是要分析客觀的情勢與基本的氛圍,還有整個情境的需要,最後是一定建立於民主的社會。

  由此,我們就可初步梳理出一條脈絡紅線來:基於馬英九已經“沒有連任壓力,卻有歷史評價壓力”;也基於馬英九必須兌現在競選過程中曾作出的當選連任後將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諾言;亦基於從“五‧二零”到二零一四年“七合一”選舉前,台灣地區沒有公職選舉活動,與對岸的協商談判有所突破將不會引致較大的麻煩;更基於已經預測到大陸方面必然會施加進行政治對話的壓力;因此,馬英九希望在這兩年間,與對岸進行試探式的政治對話。

  但與大陸地區的中央集權制及基本上是由中共一黨說了算的體制不同,台灣地區的區情是呈現多黨競爭輪換態勢,且意見多元紛陳,甚至尖銳對立,故而馬英九去年十月提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政見時,也附帶了“人民同意、國家需要與國會監督”的“三條件說”,後來還增加了必須經過“公投”。而吳敦義昨日提出的“三條件”,正是馬英九心中的真實想法。這對台灣地區的複雜多元政治生態來說,是最保險的說法。

  這條脈絡顯示,馬英九是借助吳伯雄提出“一國兩區”以作試探,力圖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進,就是要與大陸爭奪“正朔”地位,不願“屈從”於歷史比“中華民國”短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至少也應是“政府對政府”,不能再假借於海峽兩會的“白手套”。退,就是倘若大陸方面不接受(其實也早己預見到大陸根本不可能會接受),即退回原點,可以從容應對來個右的統派和來自“左”的“獨派”的夾攻,尤其是民進黨“賣台”的責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