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謝長廷另闢新論壇與北京交流是否可行?

http://www.CRNTT.com   2012-05-12 07:49:52  


 
  謝長廷說,民進黨與共產黨沒有“世仇”,此話不錯。而且,在民進黨成立之初及之前的“黨外”活動期間,由於他們是站在國民黨的對立面,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再加上當時“黨外”活動的“台獨”並不明顯,這就完全符合中共在“國共內戰”中形成的歷史心理,因而他們的活動及事跡,如“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陳文成迷案”、“林家血案”等,大陸的媒體都是抱著同情或支持的態度來報道的。而當時的不少“黨外”人士,也曾與中國駐外使領館有密切來往,據說許信良突破國民黨政府的禁令偷渡回台灣,也是在大陸登上漁船。

  其實,民進黨中的一些人,就曾是台共黨員,或是在“二‧二八事件”以至後來的“白色恐怖”中,受到迫害,這也是為何不少民進黨人曾經熟讀毛澤東著作的原因。而民進黨的“地方包圍中央”策略,也是參照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而制定的。民進黨的“黨綱”,撇除其主張“獨立建國”的部分,大多是屬於民主社會主義的訴求,因而在意識形態方面,比國民黨更為接近中共。

  既然有此共通點,北京或可以“歷史”作切入點,邀請經歷上述事件的民進黨內外人士或其後人,進行定期的交流,構築另一個“海峽論壇”,結合現實情況,對“二‧二八事件”、台共歷史,以至“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等,進行研討,並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實際上,“海峽論壇”最初也是以經貿為切入點,後來逐步擴大到文化等其他領域的。

  這樣做,可以避開一些現在仍未能跨越的障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民進黨尚未能承認“九二共識”,也不願廢除“台獨黨綱”。由於這些研討會並非是正式的共、民兩黨的黨際交流,但卻又可邀請民進黨的高級黨公職人員以學者、教授等身份出席,而所談的也不是政治議題,民進黨就將會消除疑慮,甚至是樂見其成。說不好,在共、民兩黨都曾有過對國民黨進行抗爭的歷史,就有著某些親切感。

  倘能這樣做,對現在既要繼續獨享兩岸“紅利”,卻又仍然堅持“不統”主張,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國民黨高層,必然會產生刺激及衝擊作用,驚覺兩岸關係並非是自己的“獨家專利權”。

  (發自台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