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棄考留學”反映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06-12 14:47:53  


 
  最近不少報道指出,“北上廣深”的某些名牌高中裡,整個班裡只有幾個人參加高考,其餘大都“棄考留學”。事實上,某些名牌中學的課程設置早就不以高考為唯一服務對象——兩周前本報的深度報道《不光彩的“牛校”》便指出了北京某所高校附中開了11門外語。學多兩門外語,恐怕還是為了孩子轉學英語國家的中學後,能和本土學生競爭他們的“外語”。

  當全國上下絕大多數的普通高中和九百萬考生還在高考這座圍城裡年複一年地作困獸鬥之時,名牌中學早已把連接海外學府的產業鏈打造好了。當然,既然早把教育視作產業,那麼有經濟能力者“棄考留學”絕對無可厚非。問題應該是,為何這批名牌高中的畢業生,寧願花一個中國老百姓眼中的天文數字,也不去爭對於他們而言難度不大的名牌大學學位?他們不屑的,顯然是這些學位的質量。一個清晰的事實是:在擴招後的中國,讀不上那幾所頂尖大學,那一紙學歷在就業市場上便缺乏足夠的說服力。想想那些有質量保證的海外學府,留在國內的九百萬學子的選擇顯得如此之少。

  富裕階層棄本地學位留學海外的情況,在很多發達地區早已有之。例如在香港,本科甚至中學就留學的“富貴學生”起點自然更高,但不至於讓只能留在本地升學的群體覺得有天淵之別,原因是本地學位有含金量的保證。香港八家大學的師資與教學條件都達到國際水平,按英國《泰晤士報》的國際大學排名,其中一半進入全球前200名,即便是排名相對靠後的高校也有自己的特色專業與研究方向。本地高校能英文授課,使用國際教材,師資追得上國際前沿,加上資訊自由流通等等條件,使得工薪階層的子女即使只能留下來競爭似乎略遜一籌的本地學位,但與富裕階層的留洋子女之間的距離並不至於那麼遙不可及。相應地,那種“海歸”與“土鱉”的階級落差感遠不如內地這麼重。

   反觀中國內地的情況呢?一家普通的英美高校,的確能與絕大多數的國內高校拉開很大的距離。如果從資源投入,尤其是生均投入的角度看,中國的高校恐怕只有211甚至985高校才能勉強追得上國際水平。擴招十三年了,“棄考留學”這個群體用腳投票,部分說明了他們不接受大多數中國大學的質量;但是,那些留不起學的九百萬又該怎麼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