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鍛造中國經濟新格局的兩大切入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8-19 07:46:46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訊/在當今的全球主要大國中,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最好的,可近日聽到的唱衰分貝似乎再次升高。最新的擔憂,是根據7月宏觀數據以及當月銀行新增貸款的低迷,判斷中國推動經濟增長的各種舉措均未見效。而出口的疲弱態勢,又給中國政府平添了新的壓力。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正在逐步告別改革開放以來的黃金周期,在人口紅利消退,產業轉移紅利趨減的大背景下,尤其在全球經濟仍處於不確定的宏觀經濟情勢下,經濟增速放緩乃至經歷緩慢而痛苦的復甦過程,是真實世界裡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反之,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取得8%甚至9%以上的經濟增長,則應該說是逆經濟周期的非正常現象了。相信決策層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年來淤積的經濟增長沉屙,不可能不知道拖延改革可能帶來的越來越大的轉型成本,當然也深知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取決於以知識、信息、研究開發或創新所引致的規模效益遞增、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增長等核心內生變量。技術進步的內生化,促進勞動力要素合理流動、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是要駕馭今日這樣一個經濟規模超過6萬億美元的巨型經濟體,確實面臨太多的約束條件。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程度的確超預期,但比較起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財政狀況是最好的,從而為經濟調控預留了較大的騰挪空間。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人力資本提升空間與中長期增長潛力,足以支撐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競爭中繼續保持領先優勢。而從人力資本提升空間來看,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市場主體可以在保持較高資本積累的同時,著力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進而提高投資質量和資本積累的有效性,將經濟增長的重心轉到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以給資本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和創造新的需求,提高增量資本的產出率;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盡快改變社會一般人力資本和專業化人力資本之間的相互脫節現象,則是適應經濟轉型的關鍵之舉。再進一步,如果能通過要素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以及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當可大大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則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周期內保持年均6%以上的有效經濟增長。

  在全球發達經濟體的增長前景依然不甚明朗以及國內制約經濟增長質量提高的相關要素難有根本改觀的情況下,堅持擴大內需為主和穩定外需相結合,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應該是未來一到兩年內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著力點。當然,目前也是正視中國經濟結構問題、培育新的競爭優勢的難得時機。中國經濟既要通過積極擴大內需穩增長,更要在結構升級與戰略轉型中提升競爭力。這麼看來,中長期的策略選擇,只能是既要切實維護在全球價值鏈環節的核心利益,又要在戰略轉型中培育高端產業競爭優勢,盡快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合理分工,以鍛造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