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紐約內澇,證明北京被冤?

http://www.CRNTT.com   2012-11-03 09:54:01  


 
應學之處:紐約應急機制堪稱完美,而北京近乎空白

  紐約市長,美國總統發出預警:提醒國民做最壞打算既然基礎設施總難以勝任極端條件的考驗,發展成熟的預警機制則是一個更高效和節約的應對災難的方法。在這個方面,北京和中國各大城市應向紐約學習的就有很多了。

   應對此次“桑迪”飓風,美國東海岸各州的預警工作完全可成為今後災難預警的典範:為了保證民眾能夠重視飓風的嚴重性,在飓風登陸前三天,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就宣布了紐約州進入緊急狀態。康涅狄格州州長丹尼爾馬洛伊曾“預言”飓風將是一場災難,並懇求人們離開海岸地區。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則在飓風登陸前兩天就表示:“我們預計一個前所未有的風暴將會對紐約市產生影響。”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29日晚加入到提醒民眾的隊伍中,他向有可能被“桑迪”影響到的民眾發出警告:“你們應聽從救援人員的安排...此外,飓風來襲時會有大範圍的停電,恢復供電可能要花很長時間,希望你們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雖然在飓風登陸之前,這些官員不厭其煩的預警,讓一些美國民眾認為政府是小題大做,但之後這些“神奇的預言”都應驗了。《紐約時報》為此還發表了評論文章,認為政府聽從氣象人員的建議,針對飓風發布的強有力的警告和預警是值得讚賞的。

  此外,一些細節也保證了這些預警可以在第一時間通知到民眾。政府應急管理人員會使用電郵、短信和電話等方式通知人們飓風即將來臨,而在一些比較危險的低窪地區甚至會有警車開著擴音器來回巡邏,通知還未了解情況的民眾。從《華盛頓郵報》駐美國紐約特派記者許娟在紐約親歷飓風的經歷中,也可以看到預警機制的周全:“ 在酒店房間裡,有一張紙告知賓客所有緊急的應對方案和一旦停電後的自救措施。並保證酒店的餐廳已經儲備了足夠的食物,要賓客不必擔心。打開電視,大多數頻道都在循環播放有關飓風的動向(多數頻道還配備了手語播報員,方便殘障人士獲知消息)。”

  開設應急避難所、公共交通封閉和強制撤離,公共資源全力應對飓風除了警告,紐約市政府也盡可能的調集了公共資源應對飓風。在10月30日,紐約的公交、地鐵和地區鐵路系統全部關閉,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和拉瓜迪亞機場進出港航班被大規模取消,紐約中小學全部停課,地處紐約地勢較低的下城區的醫院內的病人也被提前轉移,部分地勢較低地區和海岸甚至被封鎖。截止到30日,紐約市還開放了72個的緊急避難場所,為市民提供16000個床位避難。

  預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美國對國民的應災教育常態化,也進一步保證應急狀態可以執行。飓風知識宣傳海報就是一個例子,這幅海報由紐約市政府提供(此為縮略圖,在紐約市政府網站上可以下載到符合印刷標準的版本),海報向民眾介紹了什麼是飓風、如何在飓風中保護自己,而且簡明的指出了面對飓風時紐約市區那些地方比較危險。值得補充的是,這份海報是中文版,而紐約市政府還提供英文版、韓文版、日文版、西班牙文版、法文版和阿拉伯文等多種語言的版本,保證在多元的紐約,各個族群的人都可以了解關於飓風的信息和怎樣應對飓風。而對比北京,在“7.21”之後,《北京日報》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近7成的受訪者仍不了解暴雨分級預警的意義。

  當然,再好的預警制度也不完美,桑迪飓風中紐約仍有數十人遇難。但毫無疑問,預警機制在可能情況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員傷亡和其它損失。

  災難應急機制,北京還差很遠。這點上,北京沒被“冤枉”。

  結語:此次飓風,新澤西州長克裡斯蒂向不願撤離的民眾解釋強制撤離政策時用了這樣嚴厲的話語:"不按規定撤離的民眾的行為是愚蠢且自私的。"也許,這種“你不著急,我替你著急”的架勢才是政府在災難面前對民眾該有的態度。

  來源: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2年11月2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