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不調低增長”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2-12-21 09:20:17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世界銀行發布的2012年報告,多數國家未能超越中等收入水平。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曲宏斌文章表示,能夠步入高收入水平的國家很少:1960年被列為中等收入水平的101個經濟體中,截至2008年僅有13個經濟體成為高收入水平國家,為此,這一階段被稱為“中等收入陷阱”。這是一個引起了廣泛關注的概念,但同時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而言,如果經濟體在特定收入水平下維持時間太長,則被稱為掉入“陷阱”。例如,如果多數經濟體由中等偏上收入水平進入高收入水平的平均時間為14年,則15年還未做到的經濟體將被視為掉入“陷阱”。但一切並不是絕對的。誠然不少經濟體會慢慢停止增長,人均收入水平逐漸滑落,但是一部分經濟體也有可能突然有了加速的動力。

  世界銀行指出,在1960年的101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截至2008年僅13個經濟體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其中有五個來自亞洲: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韓國和日本。回顧這些國家與地區的成功史可以找出一些共同點:在實際收入水平及城市化率達到中國當前水平時,投資及增長持續加快。這一時期的增長推動了日本及亞洲四小龍躋身發達經濟體俱樂部。

   文章分析:那麼,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是如何應對中等收入陷阱的?他們是以維持高速增長來跨越的。經濟增長在出口導向型模式的支持以及一些主要創新行業高效生產率的帶動下快速起飛。1950年代日本的實際人均GDP高於中國目前的水平。請注意,日本的實際人均收入快速越過中等偏下收入階段時,其實際增速也經歷了一段快速上升期。實際趨勢增速上升到10%,並在隨後的三十年間維持在8%以上的水平。韓國實際人均收入在1977年達到中國目前的水平,並且其增速在隨後的十五年間維持在9%左右的水平。

  投資是一個重要因素。習慣於日韓這些經濟體近年來不斷下降的投資占比的讀者也許可以回憶起它們過去驚人的高投資占比。雖然中國目前的絕對量水平(在50%之下徘徊)已相當高,但重要的是內容而不是名義數字。一些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而這正是資源有效配置現在成為首要政策重點的原因。但從總量上看,供給方需要中國這樣規模的大型經濟體來確保高投資率。中國工人的人均資本存量依然很低,分別相當於日本與韓國的8%和15%。基礎設施建設就是一個例證。儘管有大規模的建設,但中國的公路和鐵路網密度仍只有韓國水平的38%和20%。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