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許一力:中國拿什麼超越美國

http://www.CRNTT.com   2013-01-12 09:27:34  


 
  中國經歷了長達30年的高增長,而潛在的投資空間,也在不斷的訴說著中國經濟再度騰飛的巨大潛力。但GDP的超越並不能給中國更為實際的好處。即便富可敵國,也仍然只是個打工仔——而這恰恰是中國當下的尷尬。而一旦中國這個打工仔想炒了美國老板自己另起爐灶,很可能面臨的便是美元武器的全面進攻。

  中國的經濟並非鐵板一塊,從最直觀的GDP能耗上來說,上年的粗放型增長給中國的經濟埋下了隱患。長久以來,中國單位GDP能耗一直保持在國際水平的3至4倍。中國長達30年的高速崛起並非沒有代價。

  30年中,中國消耗了同一時間內全球生產的46%的鋼鐵,16%的能源、52%的水泥,卻僅僅創造了不足全球8%的GDP。經濟增長的底下,不僅意味著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將受到挑戰,更加直接的是投資過熱之下,高通脹和高債務隱患給未來醞釀中的金融戰爭以突破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盲目的沉浸於“超英趕美”的迷幻中是非常幼稚的行為。中國需要拋開好大喜功的民族劣根,轉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GDP上的光鮮,更需要的是世界經濟上的話語權。

  如果沒有這樣的話語權,中國只會淪為美國的製造工具,而我們自己還為製造過程中的高GDP而沾沾自喜。中國本身知識創新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上欠缺,在歐美技術壟斷的大環境下,受益於製造業遷徙而飛速發展的中國,成為了歐美國家的廉價工廠。

  2008年中國在次貸危機中的堅挺,為美國海外企業9560億美元的盈利貢獻了不小的力量,而其國內企業盈利才不過5320億美元,海外企業盈利是國內企業盈利的1.8倍。

  從數據上看更加明顯,中國製造產品每花一美元,就有55美分流向美國的工作崗位。而美國不僅在榨取著中國崛起的果實,更是借用了中國之手,為自己進一步研發高新技術,騰出了製造業空間。

  顯然中國要有世界經濟的話語權,首先需要改變世界工廠的形象。中國需要將GDP增長所帶來的利益更多的留存於國內。而若想實現這些想法,人民幣的國際化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即使人民幣一時取代不了美元成為世界貨幣,我們也應該在國際市場上高喊改革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甚至創造新的世界貨幣。我們過去幾年就已經喊出了建議擴大SDR的發行作為過渡。

  但前路漫漫,可謂處處凶險。回顧日本和歐元甚至是英鎊在過去和美元較量中所付出的代價,中國應該認識到,GDP上的超越美國並沒有任何值得欣喜,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已。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全文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