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台灣學者湯紹成:兩岸和平機制建立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3-02-17 00:27:06  


 
  在馬英九2008年的就職演說中,他多次提及“中華民族”與“大陸同胞”。之後的政府正式公文中,“中國”的用法已經改為“大陸”、“中共”或“北京當局”等,以便影射“一個民族”的義涵,同時,這也與民進黨將大陸視為外國相區隔。

    放棄武力

  此乃對於馬英九“不武”政策的呼應,同時降低來自對岸的武力威脅,對於台灣民眾將會產生極大的正面影響。而“反對分裂國土”,乃採行民國85年2月5日修正後之“國家安全法”中第2條的規定,同時亦可擴大解釋。

  早在1998年二月,台獨、藏獨、蒙獨與疆獨等代表還在台南簽定“台灣、西藏、內蒙、東土耳其斯坦獨立運動共同宣言”,正式建立了四獨同盟的統一戰線,當時代表台灣的是前台南市長張燦鍙以及前台南縣長陳唐山。

  近來,由於疆獨與藏獨的活動猖獗,所謂“反對分裂國土”則可包含反對所有分裂的活動,因而未來將可防止各種獨立勢力相互串聯,以彰顯台北反獨的立場,而北京亦可將“反獨”視為“棄武”的先決條件,雙方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互助合作,互利互補。

  根據“反分裂國家法”的規定,如果台灣尋求法理獨立成功,北京將會採取非和平手段予以因應。在這種情況下,這是台灣先改變兩岸的現狀,屆時,在“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問題上,台灣內部可能會產生高度的分歧。同時,美國基於遵守“一中原則”,介入台海戰事的正當性將會比較低。反之,若台灣不追求獨立而北京執意攻台,那就是中共先改變現狀。此時,台灣人民反抗的力道必會增強,而美國基於維持“一中現狀”的政策,介入的正當性將會比較高。

  以目前兩岸的情況觀之,在可預見的未來,上述兩種衝突發生的可能性都不高。況且,胡錦濤在上述的聲明中,還特別正面地回應了台北有關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訴求,其實,這亦可解釋為對於馬英九“不獨、不武”政策的呼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