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建立朝野對話體制藍綠各有政治盤算

http://www.CRNTT.com   2013-02-21 09:10:34  


 
  儘管這個“熱線電話”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鐘,也儘管蘇貞昌頗為介意並避免形成“上駟對下駟”的印象,但卻給看厭了朝野對決的台灣民眾留下了一個良好印象,認為在台灣景氣已經開始恢復的前景之下,倘若朝野不是有那麼多的政治算計,而是能夠理性討論有爭議的法案,相信將會大為有利於台灣經濟的發展及民眾的福祉。

  這確是一個好兆頭。實際上,雖然馬英九本人也並非醉心於政治惡鬥,但在他上台後的四年多以來,既有可能是源自於民進黨的不服氣、“拆爛烏”心態在作祟,也有可能是馬英九本人的靈活性不足,再加上遭到黨內“鷹派”的綁架,使他一直陷於“內外交困”的處境之中。在“外”,民進黨團、台聯黨團加上親民黨團聯手杯葛各項法案,尤其是幾個重大議案,還發生了朝野惡鬥。因而儘管國民黨“立委”佔了多數,但仍是執政黨的政令出不了“總統府”,被卡在“立法院”內。在“內”,由於國民黨內部份有地方派系背景的“立委”感到未受獎賞,也卡住政府送來的人事案,使得馬英九猶如“跛腳鴨”,使他無法兌現其在競選時許下的諾言,施政處處受阻。如要批評馬英九“無能”,恐怕朝野“立委”也需負上部份責任。

  實際上,馬英九並非沒有誠意與在野黨進行理性溝通。比如,在蔡英文出任民進黨主席時,馬英九就有意進行“馬蔡會”,但蔡英文卻提高價碼,要召開“國是會議”。而在過去,只是召開過兩次“國是會議”,都是針對極為重大的“憲制”問題。其中一次朝野達成了“修憲”的共識,落實了“總統”直選;另一次則促成了“凍省”。而目前的情況,並未到需要召開“國是會議”解決的地步。蔡英文這樣做,要不就是要藉此抬高自己的身價,要不就是刻意要提出明知馬英九不可能接受的條件,來為自己拒絕“馬蔡會”的行為打掩護。

  或許,馬英九是終於參透了;反正是做得好不好都會捱罵,那就倒不如索性推出與自己高度默契配合度的行政團隊,去與對方進行理性溝通,既能靈活調適處理,又不會超出自己的政策底線。儘管朝野溝通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有誠意,是能夠感動“上帝”--廣大台灣民眾的;政治人物的扭擰表演,只能讓民眾更為討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