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教授、古鎮與圖書館

http://www.CRNTT.com   2013-03-12 11:10:26  


 
  邵是健談的官員,某種程度上,他算得上坦誠的表態是青神地方官員,乃至青神人的典型感受:他們認為辦圖書館的想法是好的,但效果未必好。既然已經辦下來,那就得死馬當作活馬醫。

  圖書館籌建之初,梁慧星本想跟漢陽鎮政府合作。但他碰了些釘子,“被當成開發商一樣對待”。梁教授的夫人饒志君很是傷心,“想不到做件好事都這麼難!”後來梁找到四川省政法系統的朋友幫忙,此事才引起縣委“高度重視”。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漢陽圖書館以縣圖書館漢陽分館的形式成立。梁希望借用縣圖書館的管理經驗,政府方面也樂於借此事擴大青神在外的聲名。中國人情與官場規則促成了這次合作,但這並不能打消梁慧星對地方政府的顧慮,他沒有讓官方主導圖書館的施工。“一百多萬給鎮上,我不放心。錢沒了好說,搞出個豆腐渣工程,那責任就大了!”饒志君說。梁找到兩位老同學,負責圖書館的設計和監工。為了保證工程質量,他們還專程跑到成都買來加粗鋼筋。

  “能抗八級地震。”饒志君說,“這樣的房子,一百年沒問題!”

回報故鄉的方式

  對於青神人來說,衣錦還鄉者修橋鋪路司空見慣,修圖書館卻是頭回聽說。邵永義反問修圖書館而不修橋,實際上梁慧星未嘗沒這麼想過。

  1972年梁慧星帶新婚妻子饒志君從昆明回老家,上午9點鐘在夾江下火車,梁慧星說:“接下來就得走路了。”下午5點到達岷江邊,梁慧星問:“你能看到江對面樹上掛著的紅橘子麼?饒志君說,看到了。梁笑笑,“那就快到家了,得坐船過江。”

  “將來要有了錢,我就修座橋。”梁對妻子說。1968年,從四川行政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畢業後,按照"面向邊疆、面向農村、面向基層“的政策,梁慧星被分配到昆明市重工局所屬農用軸承廠。在那裡他與饒志君相識並結婚。十年後,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34歲的梁慧星考取了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研究生。

  此後梁慧星在民法領域一路精進,榮擢博導、社科院學部委員,成為民法學界一代名家,但他早期的求學乃至人生之路卻算不得順遂。因“文革”被耽誤掉的十年自不必說,小升初考試梁慧星因看錯考題名落孫山,只得在家務農一年,方才通過重考入讀中學。

  在務農百無聊賴的那年,漢陽鎮上一間公辦圖書室陪他打發掉不少孤寂時光。

  跟很多出人頭地的傳統讀書人一樣,梁慧星也想“為家鄉做點什麼”。1980年代,他估計在岷江上修座橋大約需“10萬美金”。可等到他能拿得出這個錢時,修橋成本翻了十多倍。眼看著橋是修不起來了。

  最終讓梁慧星打定主意修圖書館的,卻是件很偶然的事。某天他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看到研究員在滇西采風的游記。裡面提到和順鎮一個著名的鄉村圖書館。文章里說,那裡的老農把牛放山坡上吃草,自己轉身到邊上的圖書館里看書。“哎呀,這個場景太有詩意了!”梁慧星感嘆,“我就想,在我那個老家,也要有個圖書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