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歷史反思:文革前高考“不宜錄取”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07-06 10:26:11  


 
  就全國看,“不宜錄取”政策的執行也有較寬鬆的。八十年代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聶榮臻語)的蔣築英之所以能成為萬眾矚目的“當代英雄”,和他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是分不開的。他有父親被勞改的家庭問題,竟考入北京大學,實在應感謝他的母校對他網開一面。開封育才中學前校長,在天津某中學讀高中時也是老師喜歡的高材生,他報志願時,因有家庭問題,老師曾暗示他不要報機密專業、不要報一流大學,他報了第二批錄取的洛陽農機學院,被順利錄取,他至今感激老師對他的愛護。類似這樣的例子相信在全國也不少。

  本文提到的江雪、範天成、呂延梅均在日後的工作中做出了優秀成績,其中兩人入了黨。

  1998年10月31日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獲獎的美籍華人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寶豐。這一消息使我和我的中學同窗感慨不已。因為崔琦是我們的同齡人又生於河南,更因為崔琦有三個姐姐在香港的嚴重家庭問題。如果當年崔琦不去香港上中學,而是留在河南寶豐,他也很難逃脫“不宜錄取”的命運,豈能與諾獎有緣!相反,那些“不宜錄取”和“降格錄取”者之中,如果有人被命運推上崔琦式的人生軌道,獲得諾獎也不一定是痴人說夢。此類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反差,顯然不是僅憑個人的聰明才智、技術手段等所能消除的。更需要一個崇尚文明、民主、寬鬆、和諧的教育生態環境,國家的繁榮昌盛才有保證。

  十分有趣的是,開封作為古都汴梁,一千年前曾是宋朝的都會,我國的四大發明,有三項出自宋朝,這是因為北宋的高等教育當時在世界居領先地位。我國太學始建於西漢,經過隋唐進一步發展為教育體系完善、學科設置齊全的國子學,到了宋朝已成就了一批有專長的知識分子隊伍,才推動了宋朝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繁榮。使汴梁成為十一世紀時舉世向往的科技文化中心、也是舉世稀有的擁有百萬人口的繁華大都市。撫今追古,這一段“不宜錄取”歷史對我國在二十世紀中期培養科技人才隊伍方面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

  “不宜錄取”政策,明顯烙有那個年代“左”的印記,由於它摧殘人才於未成之際,受害者受的是“內傷”,具有隱蔽性,故而時至今日,“右派”公開“改正”了,國門打開了,歷史上種種冤假錯案平反了,而關於當年“不宜錄取”、“降格錄取”對一大批潛在人才的摧殘,卻塵封於歷史的死角,極少被公開提起。然而這段歷史的教訓卻是不應被忽略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