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毅夫的“投資觀”缺乏國情支撐

http://www.CRNTT.com   2013-07-13 08:19:23  


 
  也許正是因為投資的市場化元素嚴重不足,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和干擾過多,帶來的另一個缺乏國情支持和支撐的問題,就是投資格局的不合理。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生產性投資和非生產性投資格局的不合理,非生產性投資嚴重擠占了生產性投資;二是政府投資和國有投資與民間投資格局不合理,政府性投資、國有投資過多地搶占了民間投資的地盤。

  就前者來看,2003年可能是一個分界嶺。因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放開以及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和投資衝動被激活,非生產性投資就像一匹野馬,瘋狂地奔馳於投資這片沙漠上,以至於在短短的十年不到時間里,就將生產性投資擠到了牆角,擠到了投資者望而生畏的地步。什麼叫實體產業空心化,不就是生產性投資空心化的結果嗎?如果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非生產性投資在唱主角,生產性投資卻在苟且偷生,怎麼可能不出問題呢?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怎麼可能持續和持久呢?

  對後者來說,在改革已經進入到“深水區”,地方80%以上的國有企業已經改革改制成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民間資本已經積累到相當高的水平的大背景下,如果投資仍然以政府和國有企業唱主角,也應當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事實也是如此,從2003年到現在,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民間投資者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民間資本有沒有能夠像過去那樣煥發出強大的熱情,應當不難判斷。而政府投資和國有投資,依靠的是什麼,也應當不難分析。一極是政府和國有企業負債累累,一極是民間資本沒有出路,這樣的格局,難道還能說投資能夠對經濟產生積極的拉動作用嗎?還能繼續維持下去嗎?

  除此之外,中國在對投資質量和效率的評價方面,也存在嚴重缺陷。從總體上講,“固定資產增長率”這個概念,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投資的最主要障礙。如果不能對投資的質量和效率作出科學的評價,沒有科學的評價體系與標準,高投資率對中國來說,極有可能是一場災難。

  所以,林毅夫以高儲蓄率、高投資率為核心的“投資觀”,在理論上是正確的,歷史經驗上也是有據可查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缺乏國情的有力支持和支撐。要想讓林毅夫的“投資觀”得到實施,首先必須加快市場化建設步伐,加快政府和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快市場機制的建立,讓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投資目標確定等方面發揮基礎作用。否則,寧可容忍經濟增長速度慢些,也不要再犯“投資依賴症”、“投資饑渴症”錯誤。

   作者是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