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世界經濟轉型調整趨勢及中國的應對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08-08 08:27:05  


正在進行的世界經濟轉型和調整是從技術革命到國際分工以及產業結構和世界經濟調控機制全面的轉型調整
  中評社北京8月8日訊/經歷了始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世界經濟目前正處於轉型和調整之中。對於世界經濟當前的轉型和調整,需要從更深的層面來認識,把握其基本發展規律。

  光明日報發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明棋文章分析,正在進行的世界經濟轉型和調整是從技術革命到國際分工以及產業結構和世界經濟調控機制全面的轉型調整。初露端倪的世界經濟轉型和調整,其特征可以總結為如下幾點:

  一是科技成果大規模擴散和運用的高潮期走向尾聲,新科技革命處於孕育期,新技術革命推動的新一輪產業革命也處於繈褓階段。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高速增長之後,以始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為標誌,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增長速度相對緩慢的新技術革命孕育期。根據卡德拉耶夫長周期的判斷,這個下降期可能要到2020-2025年結束,全球正在為2020年前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大發展積蓄能量。下一個周期的科技突破口將主要表現為新能源、生物工程和生命技術的重大突破。在這些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並實現產業化之前,其他領域內的技術進步並不會停止,成熟技術的擴散和進一步廣泛運用也會繼續推動生產力發展,但是與新技術革命帶動的大規模技術擴散和運用不同,它們對經濟的促進是局部的,尚無法掀起新的產業革命,也無法帶動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全面高速增長。

  在原有技術基礎上的生產力發展將主要依靠外延的擴張,但是世界經濟面臨的資源瓶頸、環境承載瓶頸已經使以物質商品生產為核心的世界經濟生產力無法再盲目擴張。因此,在新的科技革命取得突破之前,推動生產力增長的動力將更多地轉向資源和環境友好的“新型製造業”,以及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這些變化將不僅使全球增長速度無法回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高水平,而且還將改變原來以製造業全球生產為特征的國際分工格局。

  二是全球國際分工格局正發生重大變化。在跨國公司的主導下,成熟的製造業在全球轉移已經基本完成,發達國家控制研發、品牌以及銷售網絡等產業鏈高端,發展中國家處於製造業低端的基本格局也將逐漸發生變化。一些發展中國家將通過技術升級和利用信息技術向產業鏈的兩端轉移。與此同時,經歷產業外移和外包而出現了“產業空洞化”的發達國家在經濟危機之後則試圖將一些製造業重新回歸本土,以便實現“再工業化”。這些力量都對國際分工格局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電腦的廣泛運用,也促使國際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人的受教育水平和人適應新技術能力的差異將在國際分工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球產業在國際分工細化的影響下,將進一步呈現出在國際空間的轉移與外包的特點,繼製造業之後,服務業梯度轉移也將不斷強化,國際服務貿易將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全球性產業的不斷升級換代和國際分工的細化將使原來隸屬於生產過程的服務被剝離出來進行專業化的分工與合作,新技術的運用和信息技術進一步高級化、智能化的發展,也將創造出很多新的服務業態和形式。國際分工正在由貨物商品生產的分工向服務和知識商品生產的國際分工拓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