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4-02-01 10:01:06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面臨的主要任務

  文章認為,當前,中國正處於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初期。基於實踐經驗,總結新型農業經營體制的主要特征還為時過早。但是,基於國內外經驗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通過對傳統農業經營體系的科學揚棄,仍能大致勾畫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面臨的主要任務。

  培育充滿活力、富有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在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同時,通過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經營,鼓勵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的發展。結合改造提升農戶家庭經營,積極支持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發育。通過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成長發育,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新的載體和帶動力量。就總體而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把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或企業家)的成長放在突出位置。

  發展引領有效、支撐得力、網絡發展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借鑒日本等國的經驗,隨著農業勞動力老弱化、農戶兼業化的發展,特別是以“二兼農戶”為主導的農業經營格局的形成,將培育農業企業家和發展農業服務業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解決發展現代農業“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等問題。在一個地區,如果有幾個精明強幹的農業企業家“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選擇經營方向,老弱化的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從何著手”、“向何處去”的難題,就比較容易解決。因為“帶著農民幹”的農業企業家,既可能是家庭農場的農場主、專業大戶的戶主,也可能是農民合作社甚至農業企業的帶頭人。“少數農業企業家+發達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量老弱化的農民”,不失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之一。

  從國際經驗來看,面向農業產業鏈的生產性服務業(簡稱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日益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引擎。通過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其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甚至網絡化發展,可以更好地拓展農業發展與產品市場、要素市場甚至產權市場對接的通道,形成農業組織結構創新、新型主體發育與農產品市場、農業要素市場創新聯動發展機制,拓展農產品市場空間和農業要素結構優化升級的空間,更好地搶占現代農業發展的制高點。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還可以借助城鄉服務業的有機聯繫和城市高端服務業密集的優勢,更好地促進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惠、城鄉一體。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還有利於增強信息化對農業現代化的引領作用,通過促進三次產業在農業產業鏈的融合發展,更好地帶動城鄉協同發展,支撐農業更好地引進高級、專業性生產要素,緩解農業資源要素流失,培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鏈接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的過程,以及推進現代農業的組織創新,一方面表現為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為節本增效、降低風險和優勢互補,為增強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採取的追求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努力;另一方面,表現為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之間為增強協同效應和網絡效應,更好地對接要素市場、產品市場和增強競爭優勢,而採取的橫向一體化或縱向一體化努力。隨著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數量的增加,這些新型主體自身的問題和局限也會日益凸顯。較為突出的共性局限主要是組織規模小、層次低、功能弱、服務能力差,甚至同質性強。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發展,面對橫向一體化或縱向一體化程度較高的跨國公司,增強中國農業產業組織的競爭力日趨迫切。在農業的大多數領域,中國難以在短期內形成能與跨國公司競爭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但通過引導農業產業組織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通過促進農業產業鏈不同環節的有效合作,仍然有望形成可與發達國家農業跨國公司有效競爭的農業產業組織體系。因此,加快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鏈接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應該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