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破剛性兌付勢在必然

http://www.CRNTT.com   2014-03-07 08:34:00  


  中評社北京3月7日訊/如果一件事情無法永遠持續,那麼,它必將終止。剛性兌付就是如此。2014年3月4日晚間,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發布公告,宣布2011年公司債券第二期利息無法按期全額支付,從而構成國內首例債券違約事件,打破了債市剛性兌付的魔咒。

  大部分市場人士對這條新聞的直觀感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打破剛性兌付就像靴子落地,勢在必然,只不過沒想到來得這麼突然,且發生在債市,而不是更受關注的信托業。

  新京報發表盤古智庫學術委員程實文章分析,作為標誌性事件,超日違約的突然出現意義重大。從宏觀經濟金融全局角度看,及早打破剛性兌付是有利的:其一,有利於金融風險的穩健釋放。金融的核心是信用,信用的關鍵在於進行有效的風險分攤和確定合理的風險對價,讓市場在信用形成和維繫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但剛性兌付對市場發揮作用產生了阻塞影響,風險阻塞在金融體系內部,缺乏有效的疏通。如此狀態之下,金融風險快速積聚,就像一個被吹大的氣球,如果沒有緩釋途徑,遲早會爆炸,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而突然打破剛性兌付,就像在氣球上戳了個小孔,有利於疏導市場預期,讓積聚的金融風險得以漸次釋放。

  其二,有利於抑制信用的無序膨脹。信用發揮了杠杆作用,為經濟增長輸送了金融助力。但剛性兌付帶來了兩種危險,一方面,少部分金融中介機構在剛性兌付的潛在壓力之下,被迫進行滾雪球式的信用擴張,不僅產生了所謂金融空轉,也導致信用過度擴張,使得市場的風險鏈條變得更長、更脆弱。另一方面,剛性兌付的存在無形中提高了市場融資成本,給實體經濟形成衝擊。因此,打破剛性兌付有助於緩解這兩種危險,抑制信用不必要的、高成本的無序擴張。

  其三,有利於金融消費者得到及時的風險教育。當前,資產管理行業和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讓中國金融消費者的投資習慣和風險偏好都發生了根本改變。在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產品提供者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價格戰變成主流,進而導致消費者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收益率上,對風險缺乏必要的警惕。而打破剛性兌付,無異於給廣大消費者敲響了風險警鐘,引導消費者客觀認識風險和收益之間的辯證關係,減少對收益率高低的單邊過度關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