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看歷史:李鴻章之死

http://www.CRNTT.com   2014-06-28 10:38:01  


 
  洋務重臣
 
  還在與太平軍作戰的時候,李鴻章就顯露出他與大清國所有官員的不同之處:對外國的科學技術和國內的經濟活動有極大的興趣。最初的動機是他組建的淮軍需要銀兩購買武器。當淮軍在兩岸布滿太平軍營壘的水道上成功地進行了大穿越進至上海,從而一舉掃平了長江下游的太平軍後,李鴻章利用上海富紳的銀兩引進洋人的機器設備,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企業:上海洋槍三局。李鴻章算過一筆賬:一發英國的普通炮彈在市場上要賣到30兩銀子,1萬發銅帽子彈要賣到19兩銀子。大清國憑什麼要把白花花的銀子給了洋人?
 
  創辦近代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觀念的更新。李鴻章曾寫有一份描繪蒸汽動力運轉的奏折,無異於100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鏇木、打眼、絞鏍旋、鑄彈諸機器,皆綰於汽爐,中盛水而下熾炭,水沸氣滿,開竅由銅喉達入氣筒,筒中絡一鐵柱,隨氣升降俯仰,拔動鐵輪,輪綰皮帶,系繞軸心,彼此連綴,輪轉則帶旋,帶旋則機動,僅資人力以發縱,不靠人力之運動。
 
  在幾乎沒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機的大清國裡,頭上是頂戴花翎、腦後依然拖著辮子的李鴻章,能夠如此細致地觀察蒸汽機的運轉原理,這著實令人驚嘆。
 
  大清中葉以後,由於京杭運河淤塞,朝廷南北貨物的調運部分改為海路,李鴻章抓住時機,督辦創立了“招商局輪船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輪船公司,它承攬了朝廷“官物”運輸一半的運量,而其隨後展開的客運業竟擠垮了英美合辦的旗昌公司。
 
  而當洋人要在中國開設電報業務的時候,大清國朝野上下無不驚慌失措,以為“電報之設,深入地下,橫衝直撞,四通八達,地脈既絕……”李鴻章也不允許洋人從香港鋪設來的海底電纜上岸。只是,時隔不久,由他支持鋪設的中國第一條電報電纜線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間開通了。李鴻章能夠完全不理會“地脈”,也能夠完全不理會洋人,因為他知道電報業蘊藏著極高的軍事和民用價值。之後,由大清國政府的銀子作為投資、以贏利為目的的電報公司成立。李鴻章稱此舉為“官督商辦”,因為在中國創辦擁有自主權的企業“事體重大,有裨國計民生,故需官為扶持並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由於李鴻章的主持和參與,洋務派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
 
  李鴻章為大清國國計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業,令他身後的國人一直在受益。他是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至關重要影響的洋務運動的中堅。但是,李鴻章一生所從事的另一種“洋務”,卻使他在生前和身後招致眾多的痛罵,因為根據國人一向的認知,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與不公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他所有竭盡心力的努力無不是在把國家的領土、財富和臣民出賣給洋人,這位大清重臣的罪責深重得幾乎令人難以置信。
 
  大清國沒有“外交”的概念,所有的外事統統歸於“洋務”。洋務運動的首領李鴻章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大清國當然的“外交家”。李鴻章的外交生涯不但讓西方人知道了大清國有一個“相貌堂堂”且“矜持、自信和傲慢”的李中堂,而且也讓中國人在上一個世紀之交那段悲傷的日子裡終於揪出了一個“罪魁禍首”————李鴻章讓國人因為遭受屈辱而積澱的憤恨在怒斥他的過程中得到宣洩。
 
  洋人了解李鴻章的外交能力,是通過中英《煙台條約》的談判。其時,英國人的軍艦開入煙台,日本軍隊開始向朝鮮武裝挑釁,以對大清國構成戰爭威脅。皇親醇親王主張與英國人決裂開戰,而李鴻章的思路是:大清國不能再在外交上走一貫的老路,即事端一出,動輒開戰,戰則必敗,敗則議和,和則割地賠款。1876年9月,《煙台條約》簽訂。覬覦更多在華利益的英國人事後說:“這個文件既不明智也不實用,毫無意義,是一堆冗言贅語而已。”儘管洋人說,面對強大的威脅,李鴻章依然能談出一個明顯存有抵抗態度的條約,是一件“值得驚詫”的外交事件,但從煙台回到直隸總督府的李鴻章還是因為賠款和開放口岸而背上了賣國的罪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