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宜對人民幣單日大跌過度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14-11-27 09:12:52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訊/在央行宣布降息後的第一個交易日,11月24日人民幣兌美元出現了大幅下跌,收盤時暴跌近200個點,創下近兩個月的最大單日跌幅。

  人民幣兌美元發生罕見的單日暴跌,立即引發了市場恐慌,路透社甚至援引分析師觀點認為,“此前由於中國經濟相對穩定以及人民幣資產的高收益,吸引大量熱錢流入,但降息使得這一吸引力下降,投資者可能會擔憂繼續持有人民幣的風險增大。”

  新京報發表財經評論人楊國英文章認為,路透社此論有杞人憂天之嫌。事實上,如果將11月24日人民幣兌美元的暴跌,置於一個較長的歷史周期中進行考量、並結合此前降息對人民幣匯率的階段性影響,就沒有必要對此過度解讀。

  文章分析,從中長期來看,回顧人民幣匯率改革後的整體走勢,自2005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高達近30%。儘管近兩年來,伴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漸復甦以及美聯儲逐步退出QE,人民幣兌美元多次出現震蕩走低的現象,但是,其整體趨勢並沒有明確發出逆轉的信號,只不過從此前多年的單邊升值態勢,轉變為近兩年的雙邊震蕩格局。故而,對於人民幣兌美元的短暫暴跌,我們不僅沒有必要過度解讀,而且,如果我們從近十年人民幣大幅升值近30%的角度看,當下人民幣反而有適度貶值的必要。

  而從短期來說,降息或許可以造成人民幣匯率單日或數日的走低,但是,如果觀察近一到兩個月而並非僅短短數日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其實,兩者的關聯度,並不如我們想象般那樣剛性。比如,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連續降息合計0.5%,但是,在短短的降息之後,人民幣匯率走勢即迅速熨平,相比2012年6月和7月的連續降息,2012年6-7月人民幣兌美元的整體走勢,不僅沒有下跌,相反,人民幣兌美元反而微漲了12個點。

  結合央行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實踐,面對中國實體經濟的持續不振,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已陸續啟動了SLF、PSl、MLF等一系列定向寬鬆政策,近期還推出了降息政策。但在中國貨幣政策逐步寬鬆已明之下,外商直接投資(FDI)並未發生大幅下降,今年1-10月中國實際外商直接投資為958.8億美元,相比2013年同期僅下降1%。為何中國貨幣政策轉寬鬆而FDI卻沒有發生大降?這是因為,環顧當下全球,經濟不景氣並非中國獨有,相比當下歐元區、日本以及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中國整體經濟面反而更具抗風險特征同為“金磚五國”之一,印度盧比和巴西雷亞爾在過去四年間貶值高達30%左右即是明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