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石油戰爭已開打

http://www.CRNTT.com   2014-12-01 09:19:34  


 
  石油大國俄羅斯沒有加入歐佩克,和其有市場競爭關係。烏克蘭地緣政治危機日漸深化,西方經濟制裁使俄羅斯經濟陷入窘迫。俄羅斯財政收入的一半也來自石油出口,其財政預算是按照90美元/桶的價格編制的。按照摩根士丹利的報告,原油價格每跌10美元,俄羅斯將減少19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油價低落的這一年,俄羅斯外匯儲備減少了1000億美元;在歐佩克不減產的消息衝擊下,美元兌盧布差點跌至1兌50,今年以來盧布兌美元累計貶值達34%。

  西方社會對付俄羅斯,不可能兵戎相見,超越美蘇對抗的“冷戰”變“熱戰”,只能採用經濟制裁的大棒。通過歐佩克,利用石油武器,打擊俄羅斯更有奇效。財政收入靠石油是俄羅斯的硬傷,國際油價下跌和歐佩克不減產,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而為,都是俄羅斯所不能承受的。

  亦有輿論認為歐佩克之所以忍痛不減產,是為了對付美國。雖然歐佩克石油儲量占了全球77%,但石油產量卻維持在三成左右。因此,從全球能源格局看,歐佩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逐漸降低,從歐洲北海油田到俄羅斯石油產量飈升,凸顯了這一市場的變化。現在,美國頁岩油技術不僅使美國對中東石油依賴降低,也改變了美國的中東地緣政治戰略。美國開採頁岩油“自給自足”,不符合沙特、科威特等國家的利益。

  有分析認為,油價70美元/桶,美國頁岩油開採無利可尋;60美元/桶,美國頁岩油行業將全行業崩潰。所以,歐佩克不減產,對於美國頁岩油行業也是悲劇性的。

  其實,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和國際經濟形勢糟糕相關。經濟下行,需求減少,而原油產量在原油的市場慣性下供過於求,且價格走低。由於原油產出和消費的地緣政治原因,原油價格和產量也就不是單純的市場問題,而異化為政治、外交的戰略博弈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石油戰,不僅表現在台面上的多維博弈,也對世界經濟形勢構成了複雜影響。譬如油價偏低對歐日通縮的雪上加霜,對中美兩個能源消費大國也造成了影響。

  這場牽動整個世界的石油博弈戰,結果如何值得觀察。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2014-12-01 08:51:26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