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軍:烏克蘭亂局周年祭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09:58:15  


 
悲劇早已注定

  作為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不僅是歐盟/北約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匯點,還是亨廷頓眼中的文明/文化“斷裂地帶”。禍根就此深種,悲劇早已注定。

  作為地緣政治的交匯點,烏克蘭是歐盟/北約通往俄羅斯的前哨,而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是他始終無法割舍的後院。蘇聯解體前夕,俄羅斯匆匆組建了獨聯體,試圖最大限度地維護蘇聯的“地緣政治現實”。“休克療法”使得俄羅斯經濟奄奄一息,無暇他顧,而歐盟和北約的戰略攻勢則是咄咄逼人,得寸進尺,獨聯體迄今鮮有作為。普京上台以來,俄羅斯經濟日漸好轉,俄羅斯民族主義明顯復甦。復興的俄羅斯,首先要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戰略空間。在俄羅斯和歐盟/北約之間,烏克蘭是最大的戰略緩衝國。

  失去烏克蘭,俄羅斯柔軟的“戰略軟腹”,將直接暴露在歐盟的門口,而北約的槍口則直接頂了上來。在民族主義復興浪潮之上的俄羅斯,能忍受嗎?能接受嗎?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俄羅斯與歐美在烏克蘭的戰略博弈,勢必是一場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艱苦的纏鬥,烏克蘭則淪為它們的“戰略角鬥場”。歷史上的波蘭,就是當今烏克蘭的先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歐美和俄羅斯都是贏家,烏克蘭是唯一的輸家。

  烏克蘭的不幸,不僅僅在於其身居險地,還在於本國政治精英集團的分裂和對立。從季莫申科、尤先科到當今的“巧克力總統”波羅申科,他們都是立場堅定地親近歐美,遠離俄羅斯。在選民歡呼聲中上台的他們,無一例外地無力改造烏克蘭這艘千瘡百孔的破舊巨輪。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同樣無力掌舵,無法勝任左右逢源的“平衡外交”,掣肘於總統、政府和議會三大權力機構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並最終淪陷於再一次的街頭政治。

  “波羅申科集團”在最近的議會選舉中屈居亞采尼克總理為首的“人民陣線”之下,為將相不和埋下了濃重的伏筆。同時,這次議會選舉明顯強化了烏克蘭脫離俄羅斯的影響、倒向西方的趨向。國家政治集體“向西”,必然導致未來烏俄關係的長期緊張和對立。

  “向東”還是“向西”,在一次又一次的街頭革命中不斷地重複和強化,精英的教唆和慫恿更是火上添油,而被架在幹柴之上的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利益。國家政治意義上的“烏克蘭”,早已被撕裂為親歐美的西部地區和親俄羅斯的東部地區,早已名存實亡。

  作者劉軍任職中國雲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4年12月15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