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ISIS與文物有什麼冤仇?

http://www.CRNTT.com   2015-03-15 11:10:56  


 
  首先,原教旨派系主張對“聖訓”一板一眼、不打折地執行,按照“聖訓”,所有的偶像都是“信仰之敵”,會將人“引入歧途”,而厚葬、保留醒目陵墓則同樣是“變相樹立偶像”的行徑,這種原教旨思想一旦和武力、權力相結合,就會形成針對人物、動物造型藝術品和古代陵寢等的野蠻摧殘力。

  其次,原教旨極端分子對時代早於本宗教或“聖訓”誕生的文化、文明遺跡有本能的仇視感,巴米揚大佛的誕生早於伊斯蘭教誕生200年左右,亞述文化則更古老,這種仇恨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內心不安、恐懼的表現。這種偏執、極端的情緒很容易擴大化,如馬裡廷巴克圖文明的昌盛期和伊斯蘭文化昌盛期同步,更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視作伊斯蘭世界的文化驕傲,卻終究也難逃厄運。

  第三,原教旨極端分子內部也派系林立,魚龍混雜,希望借這種非常手段立威,以期收到震懾內部、鞏固統治的作用。ISIS和塔利班的行為,很大程度是為了迎合內部更極端的核心黨徒,而AQIM和索馬裡青年黨在馬裡、索馬裡的做法,則是希望借此震懾“土著”盟友——馬裡北部圖阿雷格族“阿扎瓦德”分離主義部落,和索馬裡南部的蘇菲派。

將文物視作敵人是對文明和歷史開戰

  這種將文物遺址視作敵人的行徑無疑是對文明和歷史開戰,所暴露出來的除了偏執、瘋狂和暴虐,還有怯懦、虛弱和不自信,其初衷是鞏固統治、震懾盟友,起到的卻永遠是集聚仇恨和為淵驅魚的反作用。

  索馬裡和馬裡的極端組織“刨墳掘墓”的結果,都是讓原本視他們為盟友的“土著”幡然悔悟,轉而導向昔日的敵人,並隨即導致索馬裡青年黨和AQIM的潰敗,塔利班也在炸毀大佛後從被國際社會無奈默認的“准國家”,淪落為被徹底孤立並最終顛覆的孤家寡人。如今ISIS的瘋狂行徑已遭到各方憤怒抨擊,其中甚至包括某些曾經瘋狂過的原教旨極端組織。

  ISIS“敵在亞述城”的倒行逆施遠不是第一例,恐也絕不是最後一例,人們如今應該做的,是早日將這樣的極端主義思想、行為變成一段歷史、一個文物和遺址,並在這個遺址上立一座碑,刻上兩行醒目的、不可磨滅的文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要再讓這段歷史重演。

  原標題:原教旨極端分子與文物之間有什麼冤仇?作者:陶短房 2015-03-13 08:13 來源:人民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