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金融:匯改步伐宜加快

http://www.CRNTT.com   2015-03-20 08:57:23  


  中評社北京3月20日訊/在美元指數再次越過100點整數關的情況下,有關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討論將進一步趨於激烈。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蔡紅標文章表示,人民幣匯率究竟是升還是貶,本質上不僅是貨幣問題,而是國家戰略問題。種種跡象表明,匯率市場改革應加快步伐。

  匯率步入新常態

  文章稱,去年2月,自2000年以來M2/外匯儲備的角度分析變化趨勢,認為“2011-2013年的三年間人民幣理論上應貶值15%,但實際升值8.6%”。這個問題在2014年愈發明顯。儘管2014年末人民幣匯率較上年底貶值0.36%,但M2/外匯儲備的比值卻上升至5.22,這較2013年的4.75、2010年的3.85顯著上升。

  一方面,2014年人民幣貶值幅度儘管輕微,但其最大的意義是改變了過去20年的單向升值之路。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自2010年以來的扭曲尚未得到根本改變。貨幣當局迫於壓力曾試圖控制國際貿易順差,但由於內需不振,2014年的貿易實際順差高達3825億美元,同比猛增47.2%,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資本外流明顯加速,僅去年12月,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60億美元,這直接導致2014年國家外匯儲備僅比上年增加了230億美元(0.6%),這是過去15年以來的第一次。也許去年12月的資本外逃有季節因素,但人民幣持續20年的升值路已難以為繼。這也意味著匯率新常態已經到來。

  改變匯率扭曲的途徑選擇

  文章認為,儘管人民幣匯率扭曲程度需要進一步測算,但從匯率市場化的角度看,過度、長時間的扭曲如果不能及時疏導,不排除在某個時刻出現瞬間崩塌的可能。為改變目前匯率的扭曲,有兩個辦法:一是一次性貶值12%,即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至6.8左右,這相當於回到2009-2010年的匯率水準;二是分2-3年貶值到6.8-7.0,即每年3%-4%。這兩個辦法各有利弊。如果從加快匯率市場化的角度看,第一個辦法比較好,如果還同時輔之以擴大匯率每日波動幅度至3%、每日中間價以前20日加權價等市場化措施(有必要改變目前的人為確定中間價做法),那麼將大大體現匯率改革決心。但是,這個方法有一個弊端,則國際輿論可能會認為人民幣存在繼續大幅貶值預期,或質疑中國經濟的健康,或帶來貿易方面壓力,甚至此後不排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衝擊7整數關的可能。後一種辦法相對溫和,但可能會繼續面臨近期一再出現的匯率跌停、至少國內國際匯市不同步的局面。其弊端是至少在理論上很難抵禦當前的資本外流,因為匯率的不確定性在很長時期內難以消除。另外,對於溫和匯率貶值能否有效推動出口,可能仍有待時間檢驗。

  儘管中國已確定人民幣匯率對一攬子貨幣政策,但出於種種考慮,央行始終未公布各貨幣的權重。事實上,人民幣匯率實際上主要是和美元掛鈎,只是次貸危機後才加大了對歐元、日元、英鎊等其他主要國際貨幣的比例。目前的貨幣籃子有兩個十分明顯的缺陷:一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匯率市場風雲變幻,但人民幣匯率的單邊走向令人難以理解;二是該機制“掩蓋貶值的壓力,卻不能掩蓋升值壓力”,也許更為準確的表述是“延緩貶值壓力”。為此,建議應建立官方人民幣指數,形成一個相對清晰的一攬子貨幣權重區間,在早期不妨把區間設置靈活些。同時,一季度或半年調整一次權重,而依據則是上期的實際交易的加權均價。我們可以暫不開放資本賬戶,但不能延緩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