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常態經濟增長的新“三駕馬車”

http://www.CRNTT.com   2015-03-25 09:39:30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2015 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7%左右,說明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很大。很多人擔心中國經濟“崩盤”,其實大可不必,新常態的經濟增長外柔內剛,很健康。

  中國證券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金岩石文章表示,一國經濟增長的潛能從何而來?似是而非的答案是: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其實,“三駕馬車”只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統計分析指標,而決定一國經濟增長潛能的三大要素是:1. 勞動力人口;2. 全要素生產率(以創新為最);3. 制度性變革。從這三大要素看中國經濟的新常態,統計分析的重點應關注新“三駕馬車”。

  第一駕“馬車”是消費,但不是一般消費的增長,而是消費的升級。在中國,勞動力人口的增長從2012 年開始呈淨減少,此後的經濟增長將更多依賴於勞動力品質的提升,從而使知識經濟逐漸超越勞動經濟。與知識經濟相對應的消費行為是城市化驅動的消費升級,如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品牌時尚、高檔格調、文化教育和休閑旅遊的消費比重將逐漸提升。

  第二駕“馬車”是投資,但不是政府主導的投資,而是民間創業驅動的創新投資。如李克強總理講的“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手在民間,破繭可出蠶”。顯然,政府主導的舉債投資模式已經被拋棄了!中國的投融資體制將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投資的“操盤手”將越來越多地來自於民間,而非以往主要來自於政府和國有企業。無數事實證明,創新企業可吸納小額政府投資,政府投資卻不能培育創新企業。通俗地說,政府投資只能搭車,不能駕車,政府坐在駕駛座上的企業必然喪失創新成長的欲望。

  第三駕“馬車”是出口,但不是“中國製造”的出口,更非“中國創造”的出口,而是“中國信用”的出口。曾幾何時,“中國製造”馳騁天下,所向無敵,背後是勞動經濟而非知識經濟。“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人口紅利而非創新驅動,為此支付的代價則是不可持續的環境破壞與資源枯竭。超一流的“中國創造”目前還是鳳毛麟角,而人民幣跨境業務卻就在此時呈爆發性增長,2014 年達到10 萬多億元的貿易規模,讓中國的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顯著上升,目前的市場份額已排名第四,預計今年有望破格納入國際貨幣經濟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而成為名副其實的“紙黃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