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洲峰會揭開“後門羅主義”序幕

http://www.CRNTT.com   2015-05-06 06:10:56  


 
  2009年OAS以民主改革為條件同意古巴重新入會,但古巴拒絕進行改革。同年4月第五屆高峰會議期間,奧巴馬和小布什的死對頭—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互動良好并曾三度握手。

  第六屆美洲峰會2012年4月在哥倫比亞舉行,主題為“連結美洲:繁榮的夥伴”。峰會前夕,所有拉美國家(即傳統意義上的“美國後院”)均支持古巴重返該組織,主辦國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更於3月初親訪古巴,向勞爾•卡斯特羅表達無法邀請其出席峰會的歉意。結果,尼加拉瓜和厄瓜多爾因聲援古巴,未出席第六屆峰會;這屆大會更因美國和加拿大不同意邀請古巴出席第七屆峰會,而未能發表共同宣言。

拉美自主性升高

  2001年4月第三屆美洲峰會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期間,曾引發激烈的示威抗議,主因之一是新增的“民主條款”規定,唯有遵守民主條款的國家才能享有自由貿易的權益,亦即民主是加入自由貿易區的先決條件。此一“古巴條款”引發同情古巴者的不滿,自此拉美特別是南美國家和美國漸行漸遠。

  美國原本計劃於2005年成立包括北美、中美及南美的“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然因該自貿區一旦成立,巴西在“南方共同市場”乃至在南美洲的龍頭地位將受到威脅,故盧拉總統不但將FTAA視為“美國兼并拉丁美洲的計劃”,其所屬工黨更支持以公投拒絕加入該自貿區。盧拉因此被美國視為“心不甘情不願的夥伴”。巴西現任總統羅塞夫不僅於2013年因監聽風波取消對美國事訪問,更於今年3月27日成為拉美第一個宣布無條件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國家。凡此均顯示其區域大國的外交作為。

  至於墨西哥和美國的緊密關系雖因“9•11事件”而冷淡下來,但拉美多國如古巴、委內瑞拉等仍對墨西哥不以為然。巴西官員不但將傳統的拉丁美洲劃分為“北美”、“南美”以示和墨西哥劃清界限,甚至聯手另起爐灶—2004年12月“南方共同市場”和“安第斯國家集團”結合為“南美洲國家聯盟”。

  2008年3月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的邊界糾紛,最後由東道主多米尼加總統在第20屆裡約集團峰會中斡旋成功,哥、厄、委3國總統握手言和,尼加拉瓜、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複交。事件發生期間美國毫無置喙餘地,小布什的拉美政策可謂全盤皆輸,其後續影響是2011年12月成立的“拉丁美洲暨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將美國排除在外。今年1月底CELAC第三屆峰會期間,厄瓜多爾外長直言“美國不再是有恩於我們的夥伴,現在中國才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