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智庫雜誌:亞投行模式可為台灣開創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5-06-20 00:24:51  


 
  台灣原本是亞洲開發銀行的創始會員國,1986年因中國大陸入會而被片面改名為“Taipei,China”,台灣每年參與都會提出抗議。1998年香港以“HongKong,China”的名義加入,亞銀因此創造出在逗點後不空一格的方式,將台灣會籍名稱改為“Taipei,China”,以區分台灣與中國特區不同。

  可是,不管逗點後面有無空格,其英文意義並無不同。這種“香港模式”是台灣不能接受的。為了進入亞投行,在即將到來的“國共論壇”中,我們應當盡力爭取將逗點取消,建立以“中華台北”(Taipei China)命名的“亞投行模式”。為什麼呢?

  馬政府之所以願意接受Chinese Taipei,而不願意接受Taipei China,關鍵在於後者的中譯是“中國台北”。從李登輝在“總統”任內開始推動“去中國化”的政策,台灣的年輕一代已經普遍養成“逢中必反”的心態。所謂中是指“中國”,而不是指“中華”。大家可以接受“中華台北”,但不能接受“中國台北”。

  在我看來,要找出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合理名稱,必須以兩岸關係的政治現實作為基礎,一方面考量台灣的社會心理,一方面從長遠的眼光考量兩岸關係未來的可能發展。在我看來,目前兩岸關係的政治現實就是“一中兩憲”。所謂“一中兩憲”是指:中共在大陸實施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台灣在“台澎金馬地區”實施“中華民國憲法”,這兩部“憲法”各有其有效統治範疇,卻都建立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上。由於任何一個政治實體都是以“憲法”界定的,只要我們堅持“一中兩憲”的立場,雙方便可以對等政治實體的立場展開談判,不僅可以建構兩岸間穩定的和平關係,而且可以讓台灣參與國際社會。

  亞投行模式

  如果海峽兩岸都能夠接受“一中兩憲”的主張,將來台灣和大陸要以對等“政治實體”的立場,簽訂“和平協定”或其它涉及政治問題的協議,既然不能使用現有的國名,不妨使用“中華台北”(Taipei China)和“中華北京”(Beijing China)的名稱。在這兩個名稱中,“台北”和“北京”分別代表兩個“政治實體”的首府所在地,也可以作為“中華”的形容詞,其意義分別為“‘台北的中華’民國”和“‘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誰都沒有被誰“矮化”成“地方政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