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創新轉型把上海經濟的“短板”拉長了

http://www.CRNTT.com   2015-07-18 07:49:07  


  中評社北京7月18日電/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全力推動國家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見效。出現了兩個積極的變化:一是經濟增幅達到全國平均線,二是經濟先行企穩回升。尤其令人驚喜的是,一些制約上海經濟發展的“短板”,也在各項政策的共同作用以及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正在逐步拉長。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譚浩俊文章分析,縱觀上海這幾年的發展實際,由於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需要,特別高能耗等傳統產業的逐步淘汰和轉移,使上海經濟也出現了一些“短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上海經濟的拖累。

  短板之一是投資。這源於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世博會在上海舉行,讓許多原本可逐步釋放的投資,提前到了世博前全部釋放出來了,給後面的投資帶來了不小影響。世博會之後,上海年均固定資產投資一直在3%至5%之間徘徊;二是房地產投資在市場持續低迷下,出現了不小的下滑。即便上海沒有像有的地方那樣出現超庫存現象,仍受到了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房地產投資難以出現比較大的增長;三是因為結構轉型、傳統行業升級改造、環境承受力太強的企業和項目外遷等,工業性投資受到嚴峻挑戰。

  短板之二是工業。工業向來是支撐上海成為全國經濟領頭羊最為重要的方面之一,雖然在經濟轉型的大格局下,工業在上海經濟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上海可以放棄工業、放棄第二產業。事實上,工業仍是上海經濟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工業一旦成為“短板”,會對其他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對就業、居民收入增長等帶來強烈衝擊。而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上海的工業生產情況是不太理想的,增幅也處在負通道。

  文章稱,雖然被上海當作“短板”的投資和工業,在其他地方看來,仍然可能是“長板”。但是,對上海來說,兩大“短板”對經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需要得到這兩大“短板”支撐的期望還是很高的。更重要的,從上海近年來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來看,都不能容忍這兩大“短板”長期存在,一直在下決心拉長這兩塊“短板”。事實也充分說明,這兩大“短板”與其他方面的差距已在縮小。

  先看投資,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預計超過8%,增幅比一季度快了5個多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幅度都超過了15%。要知道,對上海來說,在經濟已達到相當水平,城市建設也不可能再像其他地區那樣高速發展的情況下,8%已是相當不錯的數據了。

  再看工業,在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0.1%的情況下,上半年已由負轉正,尤以六大重點行業增長勢頭顯著,由一季度的下降0.3%轉為增長0.4%,這是很了不起的轉變。重點行業增長勢頭顯著,意味著整個工業經濟的形勢在全面好轉,即便有少數行業沒有明顯好轉,也不會對上海工業經濟構成太大威脅。無疑,工業經濟的復甦,拉長了上海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短板”,彌補了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不平衡性。

  文章指出,對一個城市來說,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不在於“長板”有多長,而在於“短板”有多短。作為國際大都市,要想成為全國經濟的“領頭羊”,就不能在發展中有明顯的“短板”,有明顯的缺陷。即便金融服務、信息等第三產業達到了極高水平,如果工業、製造業等成為“短板”,也難以支撐起真正的大都市經濟。而從上海上半年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短板”不僅在拉長,而且正在縮短與“長板”的差距,並不斷催生出新的增長點。

  金融業、服務業、新興產業等的快速發展,讓上海的投資有效性更強、爆發力更足。因為,與此前主要依靠城市建設、房地產開發等的投資相比,產業性投資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非常大,作用也更強。上半年,上海的社會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了近50%,就是最好的例證。而上半年一般公共收入增幅達到13%以上,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上海經濟的結構正趨於更加優化。很顯然,這也與近年來上海投資思路的轉變分不開。

  若從工業的角度來看,雖然增幅仍低於第三產業,似乎差距在拉大,但先進製造業的貢獻在加大,集成電路、飛機製造、機器人等製造業的增幅都高出第三產業2個多百分點。而隨著上海創新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大飛機製造步伐的臨近,先進製造業將成為下一步上海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龍頭。到時候,先進製造業對上海經濟的貢獻將大幅提高。由此,上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也將大大提升。

  一旦先進製造業成了上海經濟主角,上海經濟現有“短板”將全面改觀。即使投資不會有前些年那樣的高增速,但因投資效率提升、檔次提高、有效性增強,也會與目前的“長板”一道,構成上海經濟的新風景線。

  文章最後說,注重拉長“短板”,已使上海經濟含金量驟增,讓上海贏得了經濟復甦的新局面。倘能沿著這條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上海就能在新高度上繼續引領中國經濟發展,並成為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