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哥大專訪:中朝韓間權利平衡在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5-12-14 00:12:58  


Charles K. Armstrong教授寫的其中兩本書。
 
  此前“習馬會”在新加坡上演,幾位韓國學者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表示,習馬會的模式給韓朝交流起到了範式作用,對於這種觀點,Charles K. Armstrong表示,兩岸之間不僅有多種政治接觸,還有非常活躍的經濟交流和人員接觸,這無疑對兩岸關係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而韓朝之間確實應該有更多的非官方交流,例如經貿往來或是旅遊觀光,當然,這還要看金正恩怎麼想,或者說他願不願意做。

  Charles K. Armstrong認為,朴槿惠政府在向朝鮮傳達錯雜的信號(mixed signal),一方面強調經濟往來,一方面則提倡半島統一,這是朝鮮不願意聽到的,他們認為朴槿惠政府這樣說就是希望他們的政權垮台繼而被納入韓國,如果韓朝能夠向兩岸的這種交流模式邁進,對彼此關係的發展也有好處。再者說,朝鮮不願被韓國掌控,Charles K. Armstrong認為,韓朝當下應該先擱置半島統一的問題,而重點發展與對方的雙邊接觸。“過去一段時間,我們確實看到朴槿惠政府向朝鮮伸手的轉變,而朝鮮也在一些事情上給予了回應。”他說。

  Charles K. Armstrong還對中國智庫的發展提出了建言。他說,美國智庫數量眾多且十分活躍,像是布魯金斯學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等等。它們有些是依附於政府,有些扎根在大學,而有些則相對獨立。這樣,研究員之間的討論就會變得豐富有趣。而且美國政府、高校機構和智庫中存在人員流動(注:即美國獨特的“旋轉門”機制),這樣,從政的人會更加了解研究員們的想法,而在智庫和大學工作的人也能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執行度。

  另外,Charles K. Armstrong也說,美國智庫其中一個特色就是意見紛紜,而這種多樣性也適於中國智庫的發展。“我認為,中國應該有更多相對獨立於政府的智庫,它們可以就自身目的和議題進行研究。當然達成這個目的不易,但是要知道,如果智庫都說一樣的東西就沒有任何幫助了,研究聚焦、意見、議題的多樣性才能使得智庫更加活躍、更加有用。”

  Charles K. Armstrong出生在韓國,是韓裔美國人。這樣一種關係讓他從小就對韓國文化頗感興趣。上本科後,他對東亞地區歷史文化產生了更加廣泛的興趣,他在大二的時候學習了中文,甚至還有一個漢字名字:金明奎。他也非常渴望學習韓語,於是就申請了韓國延世大學的語言項目並花了兩年時間獲得了文憑,那之後,他去了中國吉林大學教英文,在長春,他見到了許多能說流利韓語的朝鮮族中國人和與韓國人很不一樣的朝鮮人,這種不同讓他對半島現當代歷史更加感興趣,因此開始了他的研究,希望了解其是如何演變至今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