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防專家語中評:軍民融合為何升為國家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5-12-20 00:17:11  


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軍大校劉群。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徐夢溪)中國的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軍大校劉群日前出席東盟地區論壇海上風險管控與安全合作研討會。論壇結束後他接受中評社採訪,認為此論壇意義不僅是探討如何控制海上風險控制,更有利於促進相關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同時,他還高度評價了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戰略,稱其為推動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的重要抓手。

  劉群所任職的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是中國最早從事國防經濟研究的研究機構,是中國國防經濟研究的引領單位。劉群介紹說,國防經濟研究中心的長期關注國家發展與安全的重大議題,結合國防建設與國家改革開放,研究與國防有關的重大經濟理論與現實問題,包括國民經濟動員、國防科技工業、國防經濟國際合作、國防人力資源、武器裝備採購、國家經濟利益拓展與安全、軍民融合發展等重大問題。當前,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重點關注兩個研究方向,一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問題,二是研究國家經濟發展與安全問題。

  管控海上風險 促進共同繁榮

  劉群高度評價本次論壇。他說,論壇是中國在東盟框架下,開展的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論壇是1.5軌對話,既代表了學者的聲音,也傳遞出官方的信息。

  劉群繼續解釋說,習主席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其實就包含了安全與發展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要有安全穩定的環境,其次才能談發展。穩定和發展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同時,劉群認為“一帶一路”的安全保障體系構建非常重要,當前世界並不和平,尤其是在“一帶一路”的推進過程中,仍面臨不少安全風險與挑戰。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方向,也面臨不少風險。他說,本論壇探討的海上安全風險的管控和信任措施的建立,意義不僅在海上風險控制本身。更關係“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經濟合作。“海上的風險管控和信任措施的建立,其深層含義就為各國共同的發展和繁榮奠定基礎,打造和平的環境。”

  他認為,中國希望為地區和平發展、風險管控做貢獻,所以無論是議題設置還是發言者的觀點,都始終圍繞保持和維持這個地區的和平穩定,也體現了中國軍事外交作為國家整體外交有機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會議增強各國之間的互信,減少風險,鑄造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促進共同繁榮和發展。

  交流、合作與發展是相互促進的。良好的交流會進一步增加互信和風險管控,共同完善海上安全防範措施,減少風險,也只有更好的管控分歧,才能為進一步發展與經濟合作奠定基礎。通過經濟合作,兩國人民接觸進一步增多,了解和信任也會加強。

  他表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也是營造安全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一帶一路”的提出,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資本積累基本完成,且積累了大量優勢的產能,具備了資本輸出和產業能力輸出的條件。尤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電、火電建設方面,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力。目前中國有充足的能力幫助沿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根據中國的經驗,只有通過基礎設施的連通,才能把資源在更大的空間內優化配置,推動製造業和商業的發展。通過促進互聯互通,中國將與沿線國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