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6:中國製造的關鍵一年

http://www.CRNTT.com   2016-01-25 08:03:14  


 
  中國是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互聯網第二強國,工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於中國彎道超車趕上歐美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因此政府對工業互聯網的趨勢高度重視,已經在2015年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地方政府也針對各自的情況,制訂了相應的地方版細則。在2016年,借助資本回流的契機,工業互聯網框架下的製造業新技術將得到快速發展,數字工廠、工業軟件、雲計算、機器人技術等將為成為2016年中國製造的主旋律。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互聯網其實既不是工業,也不是互聯網,只是在它剛剛出現的時候,看起來像工業或者互聯網。所以無論是工業人按照工控的思路去詮釋,還是互聯網人按照互聯網的思路去解讀,都是不準確的。它會是一種全新的東西,一種會深刻變革和重塑我們現有商業社會的東西。至於它究竟最終的形態是什麼,我不知道,也許正是看不清楚的未來,才會讓我們如此期待吧。

  製造業的“文藝復興”

  文章分析,互聯網行業在中國得以大發展,除了市場的機遇因素外,文化因素也至關重要。互聯網領域有一種開放的、先進的、討論式的文化,非常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並且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媒體和理論研究機構。這裡匯聚了中國最優秀的年輕人,他們在一起激烈地碰撞,產生了非常多的創新火花,並借助資本的力量把這些火花轉化為商業實踐,在商場上搏殺,並最終由勝利者引領行業。因此,才會有所謂 “互聯網思維”、“粉絲經濟”、“羊毛出在豬身上” 等等概念的產生,這些概念雖然未必都是完全正確,但是這些理論的演進和探討過程,會極大地促進行業的發展和勢能。

  反觀我們的製造業,一直是一種落後的、經驗式的、論資排輩的、師傅帶徒弟式的封建家長文化。這種做法其實質是空洞無物的。根源在於老一代企業家興起於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有些並不是在市場上真刀真槍搏殺出來的,而是依賴於二元化套利尋租和社會關係。所以,雖然我們是製造業第一大國,卻從來沒有出現過 “中國製造思維” 這樣的概念。而製造業企業家之所以很容易被互聯網打蒙,並且盲目追捧互聯網,恰恰就是因為中國製造業沒有形成一種先進的文化內涵。所以,中國製造當前最需要的也許還不是某一種雲裡霧裡的技術,而是一場“文藝復興”。

  讓人欣慰的是,2015年在工業互聯網和工業 4.0 風潮的引領下,針對製造業未來方向性的研究和討論已經開始萌芽,像工業 4.0 讀書會、工控兄弟連、蜂迷世界等等,這一大批湧現出來的製造業社群,都代表了中國製造的思想啟蒙運動。越來越多的傳統製造業從業者不再只是低頭拉磨,也開始仰望星空,參與對未來方向的探討中來,而且我發現許多工信部、科技部的朋友也放下了政府官員的架子,廣泛參與大眾的討論。所以我們可以期待在2016年這股思潮將會擴大和深入整個製造業,開啟一場中國製造的“文藝復興”,而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之後,中國製造將迎來一次新的大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