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香港“本土意識”必須“去民粹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4-08 00:33:21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系列社會運動,是“香港本土意識”逐漸確立的推手,也是“香港本土意識”逐漸複雜化的推手。對於戰後出生的香港居民,內地已經成為注定回不去的遠鄉,香港才是“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擺脫了移民心態的香港居民,一方面樂於建設和維護家園,另一方面則開始向殖民當局積極主張民權。諸如“中文運動”、“反貪污、捉葛柏”、“金禧事件”、“公務員薪酬運動”等一系列社會運動的風起雲湧,推動香港居民走出政治冷漠,形成了“以香港為家”的本土意識。香港居民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經濟快速發展、政府高效管理、行政相對廉潔、政治開放自由的環境中,與彼時貧困封閉的中國內地形成鮮明對比。在“去內地化”的同時,“香港本土意識”中的反殖色彩也由於港英當局的“柔性殖民”政策而被消磨。“香港本土意識”所指向的對象,也越來越明確地從殖民者開始轉向有著意識形態之“夷夏大防”的內地。

  無疑,香港回歸和中央重建對香港的管治,讓曾經的意識形態“假想敵”變成了真實的管治者。“香港本土意識”徹底地從“去殖”意識轉向“反中”意識。以“反23條立法”、“反國民教育”和“佔中”三場指標性的社會運動為代表,在對抗中央管治的社會運動中,香港本土意識被重新演繹,“解殖”的話語被“分離”的主張所代替,“中國”從“他者之一”變成唯一的“他者”。而在“自由行”暴露的兩地習慣和理念的差距,又被刻意地政治化和放大,部分香港居民對內地遊客及至內地的耐心逐漸耗盡,排外情緒高漲,內地與香港的對立情緒加深。這種背景下,越激進的思潮,越能夠在香港獲得“政治正確”的輿論高地。一個香港版的“民主獨立”故事通過大眾媒體和網絡媒體傳播開來,中國內地承擔了“香港非民主化”的全部“罪孽”,“港獨”成為香港民主的唯一選擇。“香港本土意識”中最為極端的部分——“港獨”——被釋放出來了!

  開始走向極端的分離主義

  “港獨”是“香港本土意識”中最為極端的部分。這種“極端”在一開始僅僅表現在理念和思想上,而當理念和思想的“極端”向著行為延伸時,“港獨”這種分離主義思潮也開始演變為一種極端主義,甚至有可能滑向恐怖主義。

  作為一種思潮,分離主義並非專屬於香港。就中國而言,新疆、西藏、台灣均有著分離主義存在,對應著的“疆獨”、“藏獨”和“台獨”也都成為一股勢力。而在世界範圍內,英國、西班牙、俄羅斯、加拿大等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這些國家對於分離主義勢力的打擊從來都是不遺余力的。在政治、軍事、法律、輿論和經濟等手段的打擊下,分離主義在世界各國都不能佔據主流民意,發聲的途徑和影響力也呈現出漸次減小的趨勢。分離主義勢力在主流社會的衰微,導致其通過合法手段或一般違法手段已經無法達到分離的政治目的,從而只能走向極端。當一個社會的主流不能接納分離主義時,分離主義除了消亡外,唯一的路徑就是走向極端化乃至恐怖化!通過街頭暴力、縱火、暗殺、綁架、製造大規模殺傷事件、爆炸等方式,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和恐怖氣氛,以謀求和保持影響力,為達到分離主義的政治目的服務,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分離主義勢力的最終走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