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觀察:台灣“國史館”為何對大陸關上門?

http://www.CRNTT.com   2016-08-10 00:13:07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說,“國史館”作為政府機關,不能自排於法律之外,因此,第一步是要回歸法制、依法行政,第二就就是尋求改善,更為便民,這是基本的原則。

  針對吳密察的說法,台灣有評論指出,“國史館”身為政府機關,守法無可厚非,但當現有法規遭人詬病是落伍封閉時,身為執掌單位,自然也有職責主動檢討,修改規範,讓其更符合國際潮流與人民需求。

  “關心及捍衛學術自由的學術人”連署書指出,“國史館”典藏檔案對世界各界人士開放,為歷任館長所推行之閱覽政策,例如該館閱覽量最大的《蔣中正“總統”文物》,自正式對外開放後,即使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在幾位館長的努力下,“國史館”典藏的檔案史料,以各種方式提供各界閱覽或運用,對於研究者探尋歷史事實有莫大之貢獻,亦促進了民國史及戰後台灣史的研究發展。

  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寫道,“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國史館”此舉意圖何在?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認為,此次吳密察推出“新制”,阻滯“中華民國”史”研究是直接目標之一,其背後目的則在於進一步建立台灣的“主體性”,利用掌握資料之便,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和台灣政治氛圍的變化,“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推行“去中國化”,充當“文化“台獨”的急先鋒。

  吳密察表示願意推動解套,以“平等互惠原則”,與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進行“機關與機關”的檔案交換閱覽。

  北京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于強對中評社表示,兩岸的聯繫現在基本上已經停擺了,吳密察說要和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建立互惠關係,等於是在兩岸兩會完全中斷的情況下,去找一些比較低階的官方機構去建立聯繫,意圖從下往上推動兩岸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