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專訪:朱鋒談特朗普與亞太

http://www.CRNTT.com   2016-11-20 00:09:24  


朱鋒教授研究室書架上的文獻(中評社 束沐攝)
 
  看待兩岸關係 能力和意志要統一起來

  中評社記者:延續“維持現狀”的話題。前段時間某位大陸台研學者感慨,520以來與美方的對台學者交流時常常感到,雙方的表意往往“不在一個頻道上”,比如說美方學者往往強調蔡英文有“維持現狀”的能力,而大陸學者真正在意的是蔡英文是否有“維持現狀”的意願。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朱鋒:我覺得這就是代表了中美兩種不同的視角。美國作為一個奉行戰略實用主義哲學的霸權國家,他永遠相信“能力決定意志”,而我們中國基於民族的感情與國家的利益,永遠相信“意志重於能力”。但是,這兩者並不是不可協調。所以,看待兩岸關係的重要方式是把能力和意志統一起來。

  我的看法很簡單,那就是“能力越小、意志越弱”,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國際關係作為一種社會科學,相關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政治行為體的政策反應,不僅取決於它的能力,而且還取決於它所面臨的環境,以及它對這種環境的判斷。我們講,在社會科學方法論上,國際關係中有一種“action-reaction cycle”的說法,也就是反應與再反應的循環。我想,如果中國大陸保有越來越強大的能力,台灣“深綠”的能力越來越小的時候,未來的兩岸關係不再是簡單的靠能力說話,還要靠民心說話、靠情感說話。所以,我的看法很簡單,在兩岸三地,我們不僅要占領能力的主導權,而且要占領民心工程的主導權。

  今天了解兩岸三地,不僅要有歷史感,更要有世界感、全局感和戰略感,否則你永遠看不清楚。我第一次去台灣是1995年,後來,阿扁上台後我幾乎每年都要去台灣,阿扁上台讓我這個國際安全問題的學者一度有一種絕望感,那就是感覺兩岸“要麼就是和平統一,要麼就是武力統一”,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別的好談的。不過,隨著中美關係的複雜性日趨增強,所以台灣問題是整個亞太戰略中的一顆棋子,而不是亞太戰略格局要為兩岸關係服務。對我來講,不搞定亞太格局,不讓中國在亞太格局中有越來越大的行動空間,我們處理台灣問題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北京到台北的最短距離 是通過台灣民眾

  中評社記者:目前的問題是,兩岸官方的聯繫溝通機制停擺了,這讓曾經流行的一句話再次被提出來,那就是“北京到台北的最短距離是華盛頓”,您認為這句話現在還有效嗎?

  朱鋒:錯。北京到台北的最短距離是通過哪裡?我覺得是通過台灣的民眾。我相信,以今天中國大陸和平崛起的姿態,以今天中國大陸如日中天的力量與發展的勢頭,以中國人三千年文化的積澱,我對兩岸關係的前途總的來說越來越樂觀。極端“台獨”也好,深綠也罷,他們在兩岸三地的棋盤上能夠折騰的能力越來越小。

  中評社記者:外界曾預期,兩岸之間的交往與整合,從經濟、社會、文化逐漸會上升到政治層面,這也體現了所謂功能主義的“外溢效應”。然而,這八年來的實踐,似乎看不出功能主義的這樣一種邏輯。您是怎麼看待這個現象的呢?

  朱鋒:功能主義已經開始產生實質性的作用。我今年去了兩次台灣,和我三年前去台灣感受的最大的區別是,無論藍綠,對於所謂的台灣可選擇空間越來越有限,以及台灣未來和中國大陸的結合完全超越所謂民主的激情,認識得越來越清楚。所以,功能主義的合作真的已經開始產生重要的作用,只是仍處於一個“量變”的過程中,而且真的已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與發展,只是還沒有達到“質變”的點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