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中評智庫:“台灣人”概念之演變 | |
http://www.CRNTT.com 2017-07-30 00:10:40 |
民進黨的“台灣人”概念內涵 民進黨是在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要求台灣政治改革的黨外運動人士基礎上成立的政黨。台灣的黨外反對運動一直是由本省人與外省人共同參與的。如1960年代的“自由中國”事件、保釣運動、台大哲學系事件等都是如此。所以1970年代末“美麗島事件”時期,黨外人士的反對運動中並未刻意強調省籍。如呂秀蓮提出“台灣島上的住民無所謂本省、外省之分,只有移民先後的不同,凡是認同台灣、願與台灣共存亡而同甘共苦者,都是台灣人。”但這時候呂秀蓮所主張的“台灣人”還是中華民族的“台灣人”。她曾表示台灣前途應由居住在台灣的居民共同決定,她不曾主張“台灣獨立”。民進黨1986年成立時,提出“所有人民都有自決權”,將“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決定”列入黨綱。但他們自己認為這與“台灣民族論”所主張的“台灣民族自決”是不同的。 民進黨雖然建黨初期即有外省人及原住民參加,因此按照民進黨的理念“台灣人”概念的內涵是應該包括台灣的所有族群。但雖然民進黨主張族群平等、建立“台灣命運共同體”,在現實政治中面對自己的支持者時,卻開口閉口“咱台灣人”,支持者要求政治人物必須用台語,不准講國語,這些都讓其他族群產生一種福佬沙文主義的感覺。因此,民進黨早期的“台灣人”概念中通常不包括外省人甚至客家人。雖然民進黨也號召外省人加入反對國民黨的行列。但此時民進黨的“台灣人”內涵是建立在“台灣四百年受壓迫”的本省人的歷史記憶之上的,所以這時的“台灣人”主要是指本省人。在現實政治中,民進黨是以本省人“台灣人”對外省人國民黨為政治訴求對象的。所以鄧麗君雖然是出身於台灣的歌手,但她在台灣卻不被認為是“台灣人”,她被認為是激勵“中華民族意識”、“中國人意識”的歌手。 進入1990年代,由於解嚴及台灣島外主張“獨立”的人士、或者過去因主張“台獨”被國民黨判刑的人士紛紛返台,“台獨”成為反對國民黨的重要訴求,部分“台獨”人士加入民進黨。1990年,民進黨把大陸當作“具有敵意的‘準外國’”。1991年,民進黨將“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作為民進黨的目標列進黨綱。為了邁向執政之路,民進黨於1993年首度提出“多元融合,族群共榮”原則。民進黨主席施明德1994年7月向各國的駐台代表介紹民進黨“一中一台”理念並呼籲各國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之後在1994年10月主張“金馬地區應撤軍,成為非軍事區。”1995年施明德推動與新黨大和解,對往後台灣社會政治變遷發生重要影響。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