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兩族論”與台灣“國族”謬誤

http://www.CRNTT.com   2024-11-25 00:02:11  


 
  東德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其“兩族論”深受前蘇聯民族理論的影響。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給烏布利希的信中提出:“從馬列主義的立場解決民族問題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涉及建立社會主義人類共同體、培養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和最終在東德形成社會主義民族方面。”前蘇聯民族理論主張“民族三分法”,即民族的發展經歷了部落(原始社會)、部族(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和民族(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又根據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在社會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等方面的差異,進一步劃分為資本主義民族和社會主義民族。⑩“民族三分法”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五種社會形態更替理論在民族領域的套用,東德的“兩族論”明顯套用了前蘇聯“民族三分法”形成邏輯。

  “兩族論”之所以在社會主義的東德和朝鮮出現,根本原因在於東德和朝鮮身處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秩序之中并且都遭遇到嚴重的生存危機,因而在內外壓力下放棄了對統一的追求,成為分裂國家中不再主張統一的一方。“兩族論”衹是在“兩國論”政治決斷基礎上,以意識形態話語進行的思辨和邏輯推演,本質是分裂國家中不再主張統一的一方用以突破“一族一國”公式的政治話術,并沒有充分的田野調查,更談不上人類學意義上的民族識別。

  四、兩岸關係中的“國族”議題:“台灣國族認同”及其謬誤

  在中國國家統一的論域內,“兩族論”至少出現過兩次:一是“台獨”分裂勢力所提出的“台灣國族認同”;二是香港激進本土主義勢力提出的“香港民族、命運自決”。兩者都以實現中國之一部分領土的“獨立”為目標,在目標定位、論證方式上有著高度的類似性,特別是後者對前者有著明顯的跟隨性,因而本文重點論述“台灣國族認同”。⑪

  同東德和朝鮮提出“兩族論”歷史脈絡和邏輯相同,“台灣國族認同”也是在“一族兩國”無果情況下提出的“獨立”理論。台灣當局在20世紀80年代後逐漸放棄同中國大陸的“正統之爭”,在“國家”認同層次謀求所謂“兩個中國”。當時李登輝、陳水扁的講話中都包含著以“中國人”自稱自謂的表達,尚未突破中華民族的框架,相當於主張“一族兩國”。謀求“兩個中國”失敗的同時,部分“台獨”分裂勢力試圖在民族層次上割裂兩岸。“台灣國族認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在島內大行其道。“台灣國族認同”沿襲“一族一國”的公式,認為實現“台獨建國”也需要一個特定的“民族”,為“台獨建國”提供前提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