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新聞周刊 兩岸關係不可回避的下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08-11-26 10:01:33  


兩岸關係下一步如何走取決於馬英九。
  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訊/台灣新新聞周刊發表署名文章說,馬政府就任半年來,在外交與兩岸關係方面有成果。第一,中共在巴拉圭希望與其建交事務上表現自制;沒有挖我墻角;第二,中共同意連戰先生出席本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FC)經濟領袖會議,為我政府歷年來參與該會特使最高層級;第三,剛剛落幕的海基、海協兩會二次江陳會,就客運包機擴大化與便捷化、海運直航、郵件直達、食品安全機制等達成協議,為台灣帶來廣大商機。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馬政府現有的兩岸與外交政策是期望尋求一個平衡點,即以“兩岸休兵”“外交休兵”向中國大陸喊話,要求中國大陸配合以作為兩岸良性互動的基礎。具體來說,馬政府在兩岸定位上主張“擱置爭議”“互不否定”,在人事上“任命賴幸暖為“陸委會主委””,在政策優先順序上“先經濟、後政治”或“多談經濟、少談政治”。這是在向民進黨交心,表示馬政府不會在“一個中國”問題上過分向中國大陸傾斜。

  兩岸政治問題還能擱置多久

  馬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否能够如其所願?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中共也有自己的盤算。江陳會所引起的多起流血事件並沒有激起陳雲林的情緒反撲,陳雲林與中國大陸能够冷靜對待,是因為目前對台“保持善意”是中國大陸總體戰略的一環,目的在於:第一,避免馬政府受到挫折而影響民衆對其的支持,或傷害國民黨未來繼續執政的可能;第二,持續的經濟“惠台政策”,其目的是在等待馬政府能够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的趨同,使兩岸能够順利進入政治性協商。

  就台灣內部來說,從民進黨對陳雲林來台的激烈抗爭可以看出,民進黨不可能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放心。在民進黨看來,中共的“善意”都是包藏禍心。以維護或爭取主權為名進行抗爭,已成為民進黨賴以繼續存在“正當性”的必要手段。如果不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質疑,民進黨還有什麼政策可以論述?

  換言之,馬政府希望在台灣找到一個平衡點的思維可能要落空。從明年開始,台灣又將進入選舉期。選舉時的激情可能迫使馬英九更不敢改變現有的立場,一方面更堅持台灣主體性,一方面再進一步將“多談經濟、少談政治”的立場轉為“只談經濟、不談政治”,而更不願與大陸進行政冶性協商。

  馬英九希望“多談經濟、少談政治”,但中共不可能只給台灣經濟利益,而不期望有政治上的回報。中共內部的保守勢人,也不會容許馬政府“長期”(即整個4年)在兩岸政治問題上不作為。 


【 第1頁 第2頁 】